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动态
财政加大扶持力度
支持民办养老机构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善人口计生工作
新郑举办网络问政平台
操作使用流程培训班
新郑市新农合新卡发放
图片新闻
转型发展跃马扬鞭
把一切献给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一切献给党
——记老党员、离休干部张国治

本报记者 赵 地 李伟彬 文/图

人物简介

张国治,男,汉族,1930年11月出生于新郑市郭店镇,1949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开封县四中党支部书记、新郑县档案局副局长,1990年3月离休。他先后参加过渡江、两广、云南剿匪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战争,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受营团各种奖励30余次。离休后不求索取、无私奉献,多次被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老干部”等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缴纳特殊党费,并资助多所中小学购买图书、学习用具、树苗、电料等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离休后,二十年如一日,不怕路途遥远,不畏寒风酷暑,主动担当起28所中小学的校外义务辅导员,义务为39所中小学作爱国主义报告近千场次,受教育人数多达14万人。

他,就是张国治。他告诉记者:“金钱固然重要,但是祖国的下一代比什么都更重要!”

在新郑,说起张国治,很多人都熟悉。他的故事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从舍身忘我参加南征北战到转战异国援朝援越,从离而不休关爱后代到多交党费回报党恩,他用忠诚书写着赤子人生。那么,他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矢志不渝 对党忠诚

“离休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拐点,而不是‘车到码头船靠岸’。因此,我离休后,离而不休,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为党、为社会、为人民群众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我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理应为党的事业献身……”这是记者在张国治的《把一生献给党》这本书里看到的内容,通篇文字朴实、给人温暖,把个人经历同党和国家的大事融为一体叙述,概述了他参加革命60多年走过的征程。

张国治卫国戍边三十年,这期间,参加过大小无数次战斗。

三十年军旅生涯中,从东北到西南,他来来回回走过五趟,五过家门而不入;南征北战四次往返于长江,他无暇欣赏两岸风光;为了祖国解放、建设,他的革命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甚至有十多个春节还是在国外度过的……

“1953年我入党的时候,入党誓词写的是‘决心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是党培育了我,我有什么理由不为党增光添彩呢?”张国治告诉记者。

为了这个庄严的许诺,50多年来,不管是渡江战役,还是两广战役;不管是云南剿匪,还是建设边疆;不管是抗美援朝,还是越南老挝战场;不管是身居领导岗位,还是离职休养,他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把坚强党性体现在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实际工作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红烛生辉 光耀少年

“孩子们,我是张国治,我今天给大家讲课的题目是:《不能忘记昨天》……”年过80的张国治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黄水路小学的学生中间。这几年每逢寒暑假、重要的节日都要和学生老师们交流,说说学习计划、谈谈安全事项,而学生们最爱的还是听张爷爷讲过去的故事。每当张国治来到学校,孩子们都会围着他,摸摸他的奖章,问这问那,开心地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我们一定要学习张爷爷的革命精神,不忘过去,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服务。”黄水路小学学生赵芳悦认真地告诉记者。

正是对青少年的关爱情结,使张国治萌生了举办个人事迹展览的念头。他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珍藏的革命历史资料和实物归纳分类,布置成一个展室,用来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后被郑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落成了,可张国治仍没有闲下来。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发挥好老革命人的余热,他一直在想,也一直在做。

不求索取 堪当楷模

张国治常说,共产党员虽然有年岁差异、职务之别,但有一点应该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自己全新的离休生活中继续实践他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人生价值。

“只管奉献,不问索取”是张国治一贯恪守的准则。一套租来的面积仅38平方米的公房,他一家从1982年住到2000年,他妻子从1974年开始患病,后常年瘫痪在床,几个女儿的生活也不富裕,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没向组织提出过一次申请。

对自己和家人虽然相当“苛刻”,可是他对党组织却表现出十足的“大方”。1991年7月1日前,在党的生日之际,他一次性缴党费1000元;1996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75周年时又一次缴党费1000元;2001年党的80华诞之际,他再次拿出自己的千元积蓄作为党费祝贺党的生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他分批次向上级党组织自愿缴纳特殊党费3800余元。这些钱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张国治来说却是节衣缩食、月积年累的结果。

“我曾经问过张国治,你自己家里这么困难,咋还缴这么多党费?当时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为党做贡献是应该的!”张国治的老同事崔金聚告诉记者。

“一切都是党给的,人民给的,最后还应当交给党和人民。”在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37件革命文物无偿捐献给新郑市博物馆时,张国治这样说。这些文物中,有一件是原越南总理范文同为援越抗美胜利颁发纪念章签署的证件,这件稀有珍品,已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今年2月份,张国治又向党组织递交了“捐献遗体申请”,要为祖国的医学科研教学事业做贡献,要圆自己“早年为民征战,终年为民捐躯”的夙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把一生献给党”的誓言。

在张国治的住处,记者看到,除了摆放整齐的图书、资料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更没有高档家具、电器,老人的生活非常简朴。“前几天我爸还心怀内疚地跟我们几个姊妹说,我没有积蓄,没有房产,身后不会留给你们什么。可我们觉得爸爸虽然没有留给我们物质财富,但他为人正直、对党忠诚、善良勇敢的品质是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张国治的大女儿张荣英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这,就是张国治,他用自己感人的事迹、光辉的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引领广大党员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

采访札记

由衷感动

读文字容易,但读懂一位老人很难。

因为,我们没饿过肚子,没讨过饭,没穿过枪林弹雨,没经历过称之为“灾难”的任何事件。因此,我们怎么也弄不明白,他为什么珍藏着一枚枚锈迹斑斑的奖章,甚至,连那条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白毛巾,也保存得完好如新。

在新郑市档案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参观了张国治的个人先进事迹展览,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犹如读先辈的历史。

张国治已是81岁的老人,他下无寸土,上无片瓦,以前租住公房,现在住在女儿家。也许有人觉得他很穷,但凡是看过他个人展览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个真正的“富翁”!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之中,才能够无怨无悔。

张国治,这个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的身上集中展现了共产党员一生都在追求进步和奉献的崇高品质。他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他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先进楷模。

张国治,让我们由衷地感动、敬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