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政务微博 需要一场观念变革 2011年被认为是“政务微博元年”。近日人民网(微博)舆情监测室根据新浪微博数据,发布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并根据微博数、粉丝数、活跃度、传播力和引导力等指标,推出了“十大政务机构微博”和“十大公务人员微博”。 在这两份榜单上,多数微博公众已经耳熟能详。比如每天按照10至15条的频率发微博的北京市公安局(微博)官微“平安北京”,因极具个性化言行而早成公众人物的云南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微博)的个人微博“伍皓红河微语”,因北京PM 2.5舆论风波而意外走红的北京市环保局(微博)副局长杜少中(微博)的个人微博“巴松狼王”。 公众熟悉的微博名列榜单,证明了这份榜单的公信力。而考究这些微博上榜的秘密,则大同而小异。政务微博,还有什么比发布及时、互动良好、态度坦诚更能赢得粉丝的呢?以“平安北京”为例,仅上月所发微博就已超过5947条,其开通以来,共发布各类资讯近6000件,收到网民评论留言16万余条,回答网民咨询2万余件,解决网民反映的突出情况近200件。今年11月10日,朝阳区平乐园小区一名精神病人在家打开煤气自杀,酿成爆燃,致人伤亡,“平安北京”在一小时之内就迅速发布情况说明,既避免了谣言与无端猜测,也给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安北京”目前的粉丝超过了两百多万,粉丝数以惊人的速度剧增,这在微博上,应该是最有价值的赞赏。 政务微博勃兴,充分显示了自媒体的威力。但怎样认识这种威力,如何顺应时代的趋势,对官方机构和公务人员来说,却是一个很难一步到位的问题。于是我们在欣赏“平安北京”等微博在自媒体时代华丽表演的同时,又看到了另外一些政务微博的落寞。有的微博专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开通,事件一过便再不见更新,有的开通之初动若轰雷,但不久即息若败叶,有的名为官微,所传播的信息只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乃至被网民形象地斥之为“僵尸微博”。还有一些政务微博,把微博当成网民聆听其训话的场地,官话套话、雷语悍语不绝于耳,一遇批评,则动辄拉黑、删帖,甚至网下直接打击报复。 如果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这在前微博时代不可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的横空出世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观念之革命。既为观念之革命,则不仅要注意其工具性价值,更勿忽略其目的性价值。 一般认为,微博的出现主要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它使任何一个普通受众都可以跨越专业的门槛,在这里找到前所未有的表达媒介,及时、便捷可以说是微博的工具性价值之所在。突发公共事件,马上想到利用微博来发声的人对这种价值堪称敏感,但其动辄训斥或者面对疑问不理不睬的态度又表明,他们对微博的目的性价值似乎一无所知。微博是天然排斥垄断的,不论是发布权还是解释权,因为微博,人们了解信息的途径不可阻遏地丰富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掌控话语权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你讨厌交流,不与粉丝互动,不习惯接受质询,那其实已经注定你的发言绝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一个在主席台上讲话的官员,哪怕雷语滚滚,也几乎不会遭到台下的指斥,但一个在微博上发言的官员,哪怕八面玲珑,也可能受尽网民的讥嘲;一个小人物,或许因为一条貌似毫不起眼的信息而引来亿万网民的围观,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微博大概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平等的对话方式。但面对这种不期而至的平等,面对微博所带来的目的性价值,我们的官方机构和众多公务人员是否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如果没有观念的革命,一些官微或将重蹈当年部分官网的覆辙:尽管其有表面开放多元的形式,外观也足够现代,但因内核依旧,在经过自媒体时代熏染,已经无法容忍习惯性专横的网民那里就是一个笑话。只有认清微博的目的性价值,政务微博才可能走得更远更从容,才可能对我们的公共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 南 文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