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瑞明 杜丰芮 2011年10月22日,在郑州解放63周年纪念日,位于金水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西南角新建的“人民广场”正式向市民开放了。这个带有纪念性的休闲绿地,在熙攘闹市区,又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健身、游玩的好去处。 说起“人民广场”,使一些老郑州人对“人民广场”又勾起了许多回忆: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不久,郑州市人民民主政府在今管城区人民政府院内办公,门前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叫市府前街(今改叫管城街),在政府办公院东侧50米处有一个约9亩大的小广场(群众称为小空地),小广场东边有一砖砌的露天台子,坐东面西,呈长方形,长约15米,宽约7米,台子东边有一堵粉刷的白墙,上书“人民胜利台”五个红色醒目大字。当年人民民主政府的升旗仪式就在这里进行,人民翻身当家做主的庆祝大会也是在这里隆重召开。 据说:解放初叫响的“人民胜利台”还与明代这里建有一座鼓楼有关。古时候,我国都城和各大中县城以及寺院都建有钟鼓楼。郑州鼓楼,坐落在原州衙附近,建于明代。昔日楼上悬有大钟和大鼓,所以又叫钟鼓楼。内有专人管理。每日清晨闻钟声而起,入夜闻鼓声而息。鼓楼建筑在三丈高的大砖台之上,长5丈5尺,宽4丈2尺。纯砖木结构,重檐复屋,四角攒顶,形式古雅优美,是一座具有民族形式和宗教色彩的宏伟建筑物。登楼远眺,县城容貌一览无余。 鼓楼下部为一南北通道,可以走车行人。南门楣上方嵌有石匾端书“四侨旧治”四字。门两旁蹲坐两个大青石狮。东南角有李春解元坊,西南角为霍复中状元坊(均已在清末时毁坏)。 抗战胜利后,略事维修,又在北门楣上书写胜利楼,并在其东北修建一个胜利台,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人民胜利台。鼓楼,由于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扩修道路时,将鼓楼拆除。 1949年6月,郑州市人民民主政府改为郑州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择其西北边毗邻古城墙的一片空旷地开辟了一个新广场,能容纳万余人,这就是郑州市人民广场。大门在天成路上,北边紧挨古城墙坎偏西处建了一个带顶的大舞台。每逢市里庆祝五一、十一等组织群众性集会、宣判大会就在这运动场里。1949年10月,郑州市各界人民万余人在人民广场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后举行了庆祝游行。 几十年过去了,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胜利台处的小广场已变成了市民群众休闲的小游园;人民广场早已成为郑州市体育场了。时至今日,市政府顺应时代的发展,营造一个独具特色带纪念性的空间,曾闪耀着一个地方一段历史光华的“人民广场”又与广大市民见面,感到十分亲切。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