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存折将成往事?
“廉政公寓”突破了保障房的底线
功利化教育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工作时间娱乐”仅是作风问题?
洁净的空气是公众生命权所需
文学考试多人答案雷同
多抄自网络老师很无奈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应成为国家立法
建好保障房也是政治责任
文化圣地变私人会所是管理失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洁净的空气是公众生命权所需

环境保护部12日发布《环境保护部关于2010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从委托国家统计局采取电话调查方式对全国城市公众随机调查结果看,城市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是公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调查显示,城市公众对空气质量满意率为55.2%。(12月13日《东方早报》)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果某种事物在选择者眼里多多益善,那它就是好东西。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个概念,既区分免费品和稀缺品。免费品是不用代价就能获得的东西,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蓝天白云对公众而言是免费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都是轻易就可得到的好东西。但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这种每个社会成员须臾都不可离开的免费品,却不再是什么好东西。城市阴霾天气愈来愈多、能见度愈来愈低,“喝西北风也可能中毒”,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恐怖的环境现实。

在有的城市,由于公权力低下的管理能力与信心,蓝天白云好像已变成一个概念,而不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东西。看不到蓝天白云,但它们却可以被制造出来。只要相关指标被认为是合格,气象部门就可以为公众发布蓝天白云。天真的是不蓝,云真的是看不见。或许有关部门人员也不想造假,因为要冒诚信的风险。拿出这样的空气质量数据需要胆量、需要勇气,睁眼说瞎话,会付出无形的做人成本,会被人责难,会受到斥骂。

依照经济学的概念,坏东西被装饰,被缺少良知的人说成是好东西也不会是好东西,坏东西就是越少越好的东西。夏天的蚊虫叮咬、受污染的水源、城市的阴霾天气,等等,就是一些坏东西的典型例子。毫无疑问,公众需要好东西而要远离坏东西。毫无疑问,良好的环境保护才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毫无疑问,某种发展通过牺牲环境换取,既不可持续,亦不划算。毫无疑问,公权力应把空气质量视为公众最基本的生存安全保证,尽最大可能降低空气污染。毫无疑问,呼吸洁净的免费的空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命权所需。

现在,呼口气也要付出成本,早已不再是一种幽默类语言。雾霾愈浓,呼吸道疾病患者愈多,对卫生医疗费用的投入就愈多,这是要付出的社会成本。空气质量恶化引发空气净化器和PM 2.5口罩热卖,这是公众所需付出的成本。而且这都只是初期成本,以后还会付出什么成本,恐怕谁都不好预测。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