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新区国税:
“效能革命”让纳税人尽享实惠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新区国税:
“效能革命”让纳税人尽享实惠

郑州新区国税:

“效能革命”让纳税人尽享实惠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高光耀 文/图

核心提示

30个工作日改为即时办理,服务与管理完全分离……

多年来,在税收管理员制度尚处于存废之争时,成立不足一年的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突破习惯思维、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取消税收管理员破题,设“首席服务官”、“主办税务官”。按照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两凡两不要”的要求,从纳税人需求出发,按照“取消是原则,保留是例外”思路,对流程重新审视和优化。一个全新的专业化新模式顺势而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审批大改革、服务大提速悄然进行,辖区纳税人也在这场改革中尽享便捷与实惠。

背景:税收管理员制度弊端日益凸显

以前的税收管理员按划片分工,承担责任区内“人找户”、“户找人”的工作,人和户的对应相对固化,在税源数量急剧增加、税源结构深刻变化、税源流动性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形势下,税收管理员在实践中形成“三个难管住”,即户数多、事务杂难管住,不对等难管住,角色对立难管住。

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下辖郑东新区国税局、郑州航空港区国税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中牟县国税局等基层税务局。“十一五”以来,纳税人从7071户增加到1.5万户,翻了一番,特别是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郑州新区税源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相对应的税务人员基本上没增长。再加上,税收管理员承担税源管理、日常管理、调查核实、纳税服务等职责,职责宽泛、人少事多,名义上什么都管,实际上什么都管不住,更谈不上管好。

怎么办?取消税收管理员!

柳冬梅是郑东新区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科的一名税收管理员,是大伙公认的业务尖子,共管理各类纳税人1900余户。谈及工作时,柳冬梅告诉记者:“我们每月要对新增纳税人进行纳税辅导、实地查验、核定税款,对逾期申报纳税人做催报催缴、违章处罚,对注销纳税人实施注销检查、账务审核,对正常经营纳税人定期根据市场经济变动情况对税负进行合理调整。”这些日常工作事务繁杂,覆盖面广,疲于应付。

税收管理和被管理方人力资源的不对等,以致在实践中难管好。郑州新区总部经济、大企业多,以中原证券为例,该公司有一支19人的财务团队,其中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人才占47%,对应的税收管理人员只有1名,再加上,复合型人才匮乏,管理难度大。人少户多,客观上形成了对中小税源没精力管,对大企业没能力管的尴尬局面。

“税收管理员承担管理者和服务者双重角色,以两种截然对立的角色面对同一纳税人,在管理方强势思维根深蒂固的条件下,客观上难免导致角色错位,管理和服务工作不到位。”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副局长任闽涛坦言:“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涉税审批,但在实际执行中,机关科室的审批都要以税收管理员出具调查报告为依据,税收管理员的调查报告在客观上起到决定作用,在监督不到位的状况下,容易造成一个人说了算,潜在的执法风险大。”

“如何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效果,实施效能革命,势在必行!”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局长梁建语气铿锵地说。

破题:取消税收管理员

地处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端的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今年3月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了“新机构、新理念、新模式、新形象”的目标,努力探索打造符合新区实际、具有新区特色的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新模式建设,无疑需要打破旧的观念和工作方式,涉及一些岗位和部门的利益重新调整。”对此,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局长梁建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在新区局只有20余人的“4处一室”情况下,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基层和机关的工作都将很难协调和适应,各项工作将很难有效落实。新区局的成立,为全面压缩和优化工作流程,简并程序,提升效能,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性机遇,而抓住这次机遇,全面推进郑州新区新模式的建设,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针对征管工作中存在“工作不少、有用的工作少”和“人不少、从事一线管税的人少”的状况,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新模式项目组人员多次沟通和探讨,追根溯源触及脊髓,对现有征管模式进行了一些理念和操作上的突破,并就压缩层级、简并流程的涉税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经过多次业务讨论、政策查阅和基层意见征集,于5月底前形成了《新区局征管新模式建设指导意见》。

目前,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征管新模式已经全面运行。

这次改革以“服务提速”、“管理提效”和“形象提升”为目标,通过“一分一合”、“一增一减”两条主线来实现。

“一分一合”中的“一分”是将“管理与服务分离”,形成专门的服务与管理机构,专注于服务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由纳税服务科承担;管理工作由征管科、法规科和税源管理科按照明确分工分别承担,从日常监控、数据分析、评估稽查多方面防范税收风险。“一合”是机关科室和基层税源管理职能的融合,将风险管理、监控分析等管理职能收至基层局机关科室,推进“调查、审批”的权责统一,提高征管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机关科室和税源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融合,实现压缩层级、扁平管理、一线参与、提高效率的机关科室实体化工作模式。

“一增一减”中的“一增”,就是通过整合,将机关科室和基层税源管理科置于同一管理平台,变“串联”为“并联”,使一线从事服务和管理的人员得以大量增加;所谓“一减”,就是 “去机关化”,减少了专职从事机关管理工作的人员,让机关科室直接面对纳税人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

“一分一合”、“一增一减”后,全面强化了以“满足需求”为目的真正的纳税服务工作和以“找税收税”为目的真正的管理工作,同时破解了层级管理模式下大量精英逐步上移、直接面向纳税人服务和管理的队伍越来越弱的问题。

配合专业化新模式建设,郑州新区让“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共调整63人,调整后,首席服务官岗位41人,主办税务官岗位20人,助理税务官岗位22人。

变化:审批大改革 服务大提速

流程再造,改革审批,服务提速是新模式建设的重头戏。

郑州展宏贸易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杨利芳,这位与税务局打交道多年的老会计,在谈到这次在郑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国税窗口的体会,连声说:“想不到。”

杨利芳告诉记者:“公司是8月份到郑东新区国家税务局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提交的资料当天就顺利通过认定,这让我感到很惊讶,之前也在别的公司代理会计,一般纳税人认定相当麻烦,就算条件具备,资料齐全,也要经过查验、审批多个环节,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办成,现在当时就能办结,真是想不到!”

同样的变化,今年7月份以来每天都在郑州新区国税下辖国税大厅发生,这种变化源于新区国税新模式建设中对税务审批的改革。

过去到行政机关办事,楼上楼下到处跑,不同部门到处找,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比如,一般纳税人认定要经过税源管理科查验、政策法规科审核、主管局长审批等环节,一般纳税人认定往往需要15天甚至1个月的时间。

“以前税务部门内部负责受理的不审批、审批的不调查,结果是一项业务在不同部门流转,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郑东新区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赵强告诉记者。

“清理项目、程序后置、大厅做实、权责一体”,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征管处刘育新处长给出了答案。

按照这一思路,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将“依纳税人申请”的审批业务全部调整到纳税服务科,一个窗口面对纳税人。全面清理非法定审批,取消通过事后监控可以实现的前置环节予以取消,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推行调查审批一体化,合并环节。

这次改革,新区国税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名词:“首席服务官”。提到国税“首席服务官”,河南和福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涛有切身的感受。

河南和福来有限公司是今年6月底从外地迁入港区的企业,在港区重新建设新厂区,为保证业务不中断,需为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公司在办理迁移后,涉及迁移前延期退税业务的审批,具体操作起来非常复杂,面临逾期不能退税的损失。在新模式下,设首席服务官,郑州航空港区刘金木局长就是其中的一名。在了解到公司的情况后,主动与迁出地税务机关协调沟通,把一个月内的办理时限提前到一周内解决了公司遇到的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延期出口退税审批难题,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郑州新区国税“首席服务官”实行“包片与包干相结合服务制度”,每个“首席服务官”负责分包纳税人的联系,发现和引导纳税服务需求,对纳税人进行业务办理后的政策培训辅导;对大企业预约“VIP”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承担分包纳税人各类调查审批事项的转办和审批后的预约传递,协调解决纳税人的疑难杂症,按照这次改革的定位,“首席服务官”将成为新区国税纳税服务110。

同时,新区国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推行网上申报、网上购票、网上审批,使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的绝大部分业务都能在网上实现,着力打造网上税务局。

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专业化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势头。1~11月份,累计入库税收54.68亿元,同比增长 97.1%,地方级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65.01%,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荃均对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的工作进行批示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至上’理念,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以税务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为重点,强化全过程监控,推进税务机关由管理型、审批型向法治型、服务型、廉洁性的转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今后专业化新模式的运行,郑州新区国家税务局局长梁建充满信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