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扬井冈山精神,搞好都市区建设
做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
让“包容性”成为发展共识
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实现教育的“多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大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当做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一、当前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不易于按指标考核,所以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误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务虚的,经济建设工作是务实的,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而没有真正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比较突出。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农村的强化和深化,造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建设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滞后。基层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乡(镇、街道)宣传员往往身兼数职,由于分管工作太多,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工作上,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干不专”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乡(镇、街道)文化专干都是由乡(镇、街道)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文化艺术人才,工作上有心无力,处于应付状态,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名不符实”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各部门平时不注重培养选拔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加之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外,村(社区)宣传文化队伍薄弱,没有文化专干,专业艺术人才匮乏,由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但却不能带来实际收入,对农村青年没有吸引力,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的人才更是稀少。

(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省、市加大了对宣传文化建设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乡、村两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村宣传文化阵地“重建轻管”问题严重。没有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日常维护,大部分文化设施形同虚设,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宣传思想文化干部也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培训。

(四)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相适应。据调查,一些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着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工作任务落实的被动状况,随意性很大。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也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其中,但分值与经济、组织、纪检等工作相比较低,客观上淡化、弱化、虚化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挫伤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由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牢把握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当地的改革发展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彻底改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浮在面上、停在口上的现状,重点解决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财、物”的问题,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全面落实。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要牢固树立“大宣传、大文化”的理念,积极引导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参与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三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强化聚集效应,形成整体合力。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牢牢掌握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绝不能丧失农村文化这一主阵地。

(二)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力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切实加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切实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对基础文化设施进行维护、改造和更新。按照“政府买单、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原则,组织优秀文艺节目面向基层演出,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宣传文化事业和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三是引导和组织群众自己参与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引导、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各类文艺创作,大力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切实加大农村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作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担负着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文化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切实解决宣传文化干部“专干不专、名不符实”的问题。一是配齐配强乡镇宣传员、文化专干和村(社区)文化专干,健全县、乡、村宣传文化工作队伍网络,每个行政村至少应配备一名文化专干,定岗定责,将村(社区)文化专干工资纳入村干部工资体系,由县乡统一发放。鼓励农村学校文体老师和业余文艺人才兼职做文化辅导员。二是培养文艺骨干,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发现、挖掘优秀文艺人才,通过定期、专题、专项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高、乐奉献的基层宣传文艺队伍。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宣传文化干部政治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确保宣传战线留得住吸引住优秀人才,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过硬工作本领的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科学管理考核,全面开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一是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革除制约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和调整乡镇宣传文化管理体制,不断扩大乡镇宣传文化机构职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要将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实事目标,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每年为群众办几件文化实事。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经济发展、基层党建、纪检监察、综治维稳和计划生育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纳入对乡镇和农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从而促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滋润心灵、润物无声。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促进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人民生活对文化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主动地做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作者为中牟县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