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股道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给火车上水就像打仗 每天为300多列火车“喂水”
股道间
火车驶出站台,也带走了给水员的一片深情,一股暖意由衷而生。
每次上班,张师傅都要拖着沉重的水管来回走动近30公里。
两代铁路工人留下更多的是荣誉和自豪。
每列火车途经郑州站,但很少有乘客注意到列车下的给水员。
看似简单的上水工作,其实也是体力活儿。
听到火车进站的信号,撂下饭碗就走。
每天工作很辛苦,家成了他们温馨的港湾。
上岗前一支歌,是供水车间20年不变的传统。

与水结缘的人

2012年的春运即将拉开大幕,又是节前返乡时。当您手握车票,肩扛行李,急匆匆、兴冲冲地踏上通往故乡的幸福列车时,你可曾注意到站台上或股道旁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服的铁路工作人员?当您手捧热茶,暖意从手心传导至全身,暖流从唇边流淌到心间,你可知道为您驱散寒意的,是一杯茶又远不止是一杯茶的热度。

这群默默无闻的铁路工作人员就是有着“全铁路最辛苦的人”之称的车站给水员。春运前夕,记者来到最忙碌的郑州火车站,体验了他们艰辛而又平凡的工作。

给火车上水就像打仗

“面带着微笑……啦啦啦,光荣的给水员,旅客满意就是我们的荣耀……”每天7时45分,郑州火车站供水车间内,准备接班的给水员们都会准时唱响他们自己创作的《给水员之歌》。20年来从未间断过,每一位来郑州站坐车的旅客,都被这种快乐的工作氛围触动着。

8点25分,车站广播预告郑州开往上海的D294次列车即将进站,2001年开始从事列车给水工作的张子康带领5名身穿安全防护服、头戴安全帽的给水员,手拿上水钥匙等工具,在股道边的水井旁以标准的立姿迎接列车进站。

在铁路股道旁边,每隔30米左右就有一个水井,上面接着长长的黑胶水管。给水员就是负责在列车到站停稳后,迅速用上水钥匙打开水井阀门,检测出水情况良好后关闭阀门,然后迅速将水管插入列车车厢的水箱接口,再打开水阀为列车供水,加水完毕后关闭阀门拔下水管插入保洁孔。

在列车停稳后,给水员立即熟练地开关阀门投入到供水工作中。“不到10秒钟,我就可以完成一节车厢的上水工作。”张子康说。由于列车停靠的时间都有具体规定,需要供水的火车在车站停留最短时间仅为3分钟,所以他们在完成一个车厢的注水工作后,便立即赶往下一节车厢上水,以节省时间。

张子康介绍,为了保证列车加一次水能满足旅客用到下一个供水站的用水需求,一般每个给水员一趟车要负责3节车厢。所以,“时间非常紧迫,感觉就像是在打仗”。

每天为300多列火车“喂水”

供水车间1991年成立,下设四个班组,昼夜担负着330辆列车的上水任务。平均每人一个班次接车40余列上水160余吨,行走30多公里。

“因为给水工作比较忙、有些累,以前我们这个工种有女同志,但工作时间长了体力不支。现在,我们的上水工清一色都是男的。”供水车间杨主任告诉记者。

除了工作辛苦外,给水员还要时刻注意着自身的安全,在工作时还得注意避让邻近股道开行的列车,“虽然避让时站在安全区域,但当列车通过时,列车带起的风还是让人感觉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使劲把你向列车推去。”张子康说。

大多数旅客不知供水工种

“你知道火车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吗?”在采访中,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多数旅客一脸茫然。

春节时,大家都赶着回家过年,可给水员却鲜有在家过年的机会。郑州站有关负责人介绍,铁路职工每年都有很多人不能在家过年。“有人曾统计过,根据现行的铁路4班工作制,大约每4年才能轮一次陪家人过除夕的机会。”该负责人说。

对此,给水员倒是很想得开。“在工作岗位上过年,跟在家过年是一样的。”张子康自豪地说,“只有我们上足了水,火车才能不‘渴’,车上的旅客也就渴不着了。这样,他们回家的心情才会更加舒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