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6
5
连 载
见证的锋芒
《把爱放进营养餐》
安 顿
红薯的回忆
找我什么事
tpzz2111253
tpzz211126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见证的锋芒

韦 白

到目前为止,诗人简单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无疑是《胡美丽的故事》。正如这本诗集的宣传用语所昭示的——“浮世绘式”的诗歌读本,也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表明的——要对当下生活进行切片式的观察,这组不乏庞大野心的作品,从构思到运作的全过程,作者目的明确,构思巧妙,并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中“逆行”。从完成的文本来看,作者也基本上达到了想要达到的目的,《胡美丽的故事》已成为见证当下社会、留住这个时代记忆的重要文本,并在将小说技法融入诗歌创作的探索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文学作为见证,可谓是文学顽固不化的选择之一。远古时代的史诗(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首先便是想要留下那个时代的历史而产生的。文学见证的历史,既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但又有历史文献所不能触及的属于生活本质性层面的内涵或形而上的思索。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强权往往纠合在一起,真正的历史记录有时反而是一种伪造和歪曲的见证,而文学作品的见证则往往来得更为真实而亲切。

作为见证的文学,很容易滑入对生活细节的简单描述而完全沦为一种资料性的汇编,比如那种粗糙而原始的所谓“打工诗歌”,这种文学虽然具有原生礅的生活质感,但由于缺乏文学上的创新或创造,成为一种泛滥成灾的低水平重复。诗人简单的《胡美丽的故事》,则是一个既展现了生活的原生态、又精心设计了其诗歌结构和诗歌路径的优秀文本,它的文本性甚至要大于它展现的内容,或者说它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诗人邹汉明在博客中说“简单的这组作品可以算得上这个时代的一首长诗”,也许他是从这首诗的庞大野心上说的,也就是说简单的这组作品有着为这个时代的都市风情立传画像的“史诗性”努力,但这组作品实际上只是一个系列性作品,或者说是一个“大组诗”。这样的写法,最类似于美国诗人约翰·伯里曼的《梦歌》形式。同时,从整个作品来说,作者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插入“胡美丽”的生活,通过各个侧面的精确展示,而形成一个立体的“都市风景”,对这个充满着色欲淫情的市民社会进行了一次深度扫描。

诗集的第二章《春光赋》,则是诗人自己作为一个都市“零余人”的形象,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半是测量半是思考地游走,对纷繁复杂的乱象半是疑惑半是无奈,这也真切地表现了当下有着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思考者面对这个社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写作方式沿用了第一章《胡美丽的故事》中的冷静描述,但隐隐透出一种茫然的绝望感。

作为本书的第三章《神话》,作者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手法,并将目光从当下的社会中游离开来,对远古的神话进行了一次个体性的还原,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任何的历史书写,实际上都只是现在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如何真正将历史的神话进行“个体性”或“私人性”的拆解或重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对神话形成的源泉性机制进行研究,所以诗人简单的这种尝试是很有意义的,但这种拆解与还原是否真正有效,还值得商榷。第五章的《画魂录》也是如此,诗人的个人性“纠偏”或者“纠错”,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才能对应历史人物自身的复杂性,都是有待深入探索的。这种可贵的尝试与努力,在当下的中国文学中比较少见,但这种努力仍然是值得付出的。对历史的重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都是薄弱的一环,或者即使有,也往往流于肤浅的理解,如何开辟一条较为真实地理解较为真实的历史的路径,使真正的历史感透入当代人的写作肌理中,是完成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对接的重要一环。所以,从这个层面讲,诗人简单的努力应该是意义深远的。当某一天,对历史的理解,具有对当下的见证一样的锋芒时,历史在文学中的复活,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