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创优争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巾帼花开别样红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
创业资金难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巾帼花开别样红
——郑州市妇女联合会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活动综述
举办百万妇女健身活动大赛
开展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成立郑州12338妇女维权志愿者服务团
组织巾帼志愿者服务“畅通郑州”建设

核心提示

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哪有妇女儿童的需求,哪就有妇联的身影。无论是广场、社区,还是厂房、车间;无论是田间地头、温室大棚,还是司法部门、服务站点,妇女姐妹走到哪里,妇联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党和政府的温情和关怀就送到哪里。

近年来,市妇联找准“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创先争优,扎实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队伍活动为契机,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打造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为目标,切实在妇女“最盼”上赢民心,在妇女“最急”上见真情,在妇女“最需”上办实事,认真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本报记者 王红

“两癌”检查 撑起健康保护伞

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两大肿瘤,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对农村妇女的危害尤其突出。为提高农村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率,2009年以来,市妇联积极推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累计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为40余万名妇女进行了“两癌”检查。

为了提高妇女的参检率,市妇联通过召开动员会、编印健康知识手册、张贴标语、办墙报板报、开展妇女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形式,积极做好“两癌”检查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项目的社会知晓率。各基层妇联更是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以不怕跑腿、不怕磨嘴、不厌其烦的“三不”精神,进家入户向农村妇女宣传,提高参检自觉性。

那些不幸患上“两癌”的妇女,也时刻被妇联牵挂在心。为了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市妇联还积极协调争取将“两癌”救助列为郑州市慈善总会长期救助项目,共同建立妇女“两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救助机制,给予宫颈癌最高10000元/人、乳腺癌最高15000元/人的救助。市民丁某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家里倾尽所有积蓄为她治疗,孰料不久,丁某的丈夫下岗,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绝了。看着年幼的孩子,夫妻俩常常相对而泣。就在这时,救助活动曙光照耀到了她,丁某顺利进行了后续的治疗,费用也得以减免。她激动地说:“是‘两癌’救助让我们一家人有了生活的希望啊!”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全市共发放“两癌”救助资金30余万元,为数十名妇女赢得了新生。

妇女之家 丰富“她”生活

在登封市香山脚下的周山村委文化大院,一群山里的女人们正在“妇女之家”做手工拉家常,热闹温馨。农闲时,妇女们来到这里纺棉织布、绣荷包、扎花鞋,产品远销国外,在家门口就走上致富路。“妇女之家”还开展手工艺技能、养殖种植等技术培训活动,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阵地。在二七区嵩山路亚星社区“妇女之家”,妇女们聚在一起练习舞蹈,参加各种文化健身活动。在惠济区迎宾路青寨村“妇女之家”的农家书屋、心理咨询室、棋牌室里,村民们各得其乐。

市妇联于2010年10月份在全市启动了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妇女之家”建设工作,按照党建带妇建以及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的要求,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和创新社会管理三个机遇,按照“四有”标准(即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面推进“妇女之家”建设。

目前,全市2287个村、616个社区已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妇女之家”作为妇联基层组织创新发展的新形式,承担着妇女综合维权、创业就业、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文化体育、家政信息、婚姻家庭和帮扶救助等主要功能,正逐步成为基层妇联组织宣传政策法规的载体、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开展健康有益活动的舞台、姐妹倾诉心声的港湾。

建文明家庭 助力“和谐郑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前提,而女性则是家庭和谐幸福的核心。市妇联积极引导和发挥妇女在文明家庭创建中的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城市、“和谐郑州”建设工作。

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市妇联承担了29项内容、54项指标。她们积极履行职责,坚持以家庭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在做好“家”字上下工夫。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廉洁型家庭、慈善型家庭、节约型家庭、平安型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今年8月份,为迎接文明城市创建的检查验收,她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百万家庭创文明、百万家庭扬美德”集中活动月,举办了和谐郑州、孝老爱亲主题报告会,“和谐家庭及魅力女性”高级研修班,家庭美德知识竞赛,家庭美德“进社区、进家庭”——巾帼志愿者在行动,“感动郑州慈孝人物”评选等一系列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有30余万市民参与了此项活动。

近年来,市妇联共举办四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六届邻居节、八届绿城读书节、五届“百万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共评选市级“三八”红旗手862名、优秀女性156名、“十佳母亲、优秀母亲”190余名、“金婚佳侣”400多对、优秀打工妹240余名,区级以上文明家庭69.9万户。

关注民生 当好民意代表

市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妇联特殊优势,注重发挥妇联作用,市委书记连维良在约见市妇联等群团主要负责同志时指出,群团没有部门利益,只有群众利益,是民意代表,要建立反映问题的新机制,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2010年以来,针对市委交办的调研出租车行业问题、搜集社情民意、对市内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评优评差、市容市貌暗访检查、“菜篮子”工程、“畅通郑州”工程等多项民生工作,市妇联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专门成立了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服务中心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有1/3的机关干部参与中心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共开展交通评议11次,上报月报11期、社情民意300余条,先后4次得到市委办公厅的通报表扬。市委书记连维良对市妇联上报的关于交通路口违章情况的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由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对策。

积极服务“畅通郑州”工程。在全社会发起“从我做起,从家开始——争做文明交通人,共建畅通郑州城”的倡议书,得到了社会各界妇女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相继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巾帼)示范岗、文明出行“三进”宣传、文明排队日、文明出行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女企业家、文明家庭志愿者等各界妇女姐妹走上街头、路口和公交站点,协助管理交通,劝阻不文明出行行为,在全社会掀起了巾帼志愿者文明出行活动的高潮。在公交、出租车和交通协管队伍中开展“为畅通工程做贡献,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对表现突出的26个先进集体和75名个人授予“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把开展驻(村)社区工作作为服务中心、服务基层的直接途径和有效方式。抽调12名有基层和信访工作经验的妇联干部参与到富士康项目建设,积极协助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等群众工作。市妇联主席徐惠俐带领工作组人员走家串户进行法律政策宣传,倾听群众意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不稳定因素及时排查登记,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个别有抵触情绪的妇女,工作组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工作组先后为四个重点村妇女免费进行了“两癌”筛查,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各村组建锣鼓队,开展了“争当贤内助、争创文明家庭”、母亲节感恩教育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港区项目环境的优化。

连续参加三批社区帮扶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出资3万余元为二七区长江路社区、淮南社区和航海中路社区添置了办公用品,协调资金10万余元为航海中路社区建成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和科技书屋。帮扶工作中,她们用真情和汗水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了解决亚细亚小区居民的吃水问题,工作组先后召开了7次座谈会、4次协调会,与社区、办事处以及市政和自来水公司等有关部门沟通联系,耗资12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安装。

天然气是困扰建中街办事处淮南社区十多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市妇联工作组从今年1月份进驻该社区后,便积极推动天然气安装工作。连续数月奔走在燃气、市政、规划等部门之间,积极协调办理有关手续、减免工程费用。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安装费用,工作组说通了燃气公司,按照2009年的标准收取初装费;同时,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走家入户做工作,争取更多的居民安装。工作组累计为社区协调减免资金30余万元。目前,387户居民的天然气安装工作已全部结束,近日即可通气使用。居民叶大姐拉着工作组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我们跑了这么多年没有办成的事儿,终于让你们给办好了。等过几天通气了,我们家的第一顿饭,一定做给你们吃。”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妇联连续两次被评为社区帮扶先进集体,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当好“娘家人”

为姐妹维权撑腰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女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方针。妇联组织肩负着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的重要使命。市妇联积极探索维权工作新思路,在加大力度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逐步探索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妇联干部人民陪审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维权志愿者三支队伍,构建咨询投诉、司法保护、普法宣传和妇女帮教四大网络,创立家暴庇护中心,推行家庭平安代表制,开设网上妇女维权信箱,组建了郑州市妇联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12338”妇女维权热线在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

2009年年初,42岁的张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市妇联哭诉不幸遭遇。16年前,张某因工伤造成面部严重毁容,丧失了劳动能力,所在单位仅支付了两万多元的初期治疗费。16年来,张某为了维护权益“鞋子磨破了十几双,单位的门槛都快踏断了”,却迟迟没有下文。走投无路之际,她想到了妇联。市妇联维权工作人员对张某提供的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理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个中缘由,与其单位和法院做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终于在2010年7月10日,张某收到了法院判决的后续治疗费和残疾补助金26万余元。17年的等待煎熬、17年的创伤痛苦,在那一刻都化作了感激的泪水。

张某的事例只是市妇联维权工作中的一个个案。近年来,经市妇联协调处理成功的案件(如倪某遭变态丈夫殴打案、王某诉其丈夫重婚案、15岁少女李某遭人殴打侮辱案等)就有百余起,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受害妇女的权益,成为了妇女群众的“娘家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