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创先争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人民服务 让人民满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人民服务 让人民满意
——郑州市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纪实
核心提示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大力提升公务员素质。
广泛开展评优评差,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长久以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始终是检验执政者和施政者工作取向、工作成效的标尺。

作为人民的公仆,公务员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可以说,“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不仅仅是对公务员队伍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务员的最高追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公务员中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专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市结合“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主题,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按照“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总体要求,贴近工作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切实把争创活动打造成岗位建功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载体

深入开展争创活动

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是强化全市公务员宗旨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高推进科学发展能力、服务人民群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我市坚持把争创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与全省开展的“两转两提”活动紧密结合,与公务员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把单一的评选活动变为长期的创建过程,不断完善争创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使争创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

为充分发动公务员群体带着真情实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当中,我市召开了全市争创活动动员大会,确保了全市各级公务员人人知道争创活动、人人明确争创主题、人人参与争创实践。为了让公众参与公务员队伍建设,我市在宣传上狠下工夫。活动伊始,在《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开辟专栏,在《郑州晚报》开辟专版,公布监督电话,在网站开辟推荐人民满意公务员专栏。

为建立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我市制定《争创活动基本要求》和《量化考评细则》,将争创活动细化为组织领导、素质提升、为民服务等11个方面,不同权重赋予不同分值,使公务员知道争创活动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同时,对争创活动中工作扎实、群众满意度高的,及时通过媒体给予宣传。对争创活动认识不足、开展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及时指导纠偏,以确保争创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为建立行之有效的督导检查机制,我市组织互巡互学活动,让各级领导对争创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点评,让先进带后进,以此推动整个争创活动的开展。通过定期调研、情况通报、专项督察、跟踪督察等方式,对各单位开展争创活动情况适时督察指导,把争创活动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建立“四个一工作制度”,即一周一例会、一月一座谈、一季一汇报、半年一小结,分片、分点、分类、分进度的进行督导落实,做到一月一评价、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做法。

在争创活动中,我市破除为评选而争创的观念,把争创活动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丰富了争创内涵。相继开展了以能力提升为内容的全市性公务员岗位练兵和业务提升活动,以勤政为民为主题的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差工作。争创活动也因此由体制内的单项评选工作,变为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争创工程。

为延伸宣传触角,争创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发挥宣传报道的辐射带动作用,综合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移动飞信等新兴媒体优势,做到了活动开展到哪,经验做法就总结到哪,宣传报道就跟进到哪,让媒体扩音器、放大器作用发挥到最大。先后在《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开辟“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专版(栏),宣传报道了20余家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争创活动的典型做法。以《郑州公务员》为平台,创办《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专报,及时报道各单位争创动态,交流工作经验。

大规模培训公务员 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

公务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何服务,怎么服务,既是个作风问题,也是个能力问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首先要做个心里面愿为人民服务,行动上能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围绕“愿为”和“能为”这两个重大问题,我市以职业道德建设为牵引,以培训资源整合为依托,走出了一条观念更新、模式创新、内容翻新的公务员队伍建设新路,打赢了一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漂亮仗。

多年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自觉为民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小处入手,点滴积累,持续灌输,唯此,才能让正确的思想成为公务员的主流价值观。为此,我市编印了《公务员应知应会》读本、《公务员月读》杂志和公务员考核手册,将职业要求、职业素养、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和“三具两基一抓手”、“两个不允许”等省市领导重要指示精神以知识点和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发放到每名公务员手中,纳入必须掌握的学习范围。为检验学习效果,利用岗位练兵活动标兵选拔考试、公务员平时考核手册填报、公务员应知应会考试等方式,对知识点反复考察考核,确保了职业道德标准入脑入心。

要为人民服务,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本领。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我国周边局势日趋动荡,国内长期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民生问题日益增多,以及面临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等重大机遇,使得公务员在履职尽责过程中,遇到了比以往复杂得多、困难得多的情况。客观的形势必然要求公务员能力水平要有一个大提升,才能跟上新的形势,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诉求。

为从源头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2010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一场以“强素质、比技能、育作风、树形象”为主题的公务员岗位练兵活动在全市展开。为了确保岗位练兵活动不走形式,真正起到提升素质推进工作的目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紧扣“学技能、练业务、比能力、选先进、树典型”等关键环节,注重调动和发挥各单位积极性,让各个行业系统成为岗位练兵主体,在全市营造出声势浩大的“大比武、大练兵”热潮。12个县(市、区)、80多家市直单位、2.8万名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投身练兵活动中来。全市上下共组织各类技能培训932场次,各类业务比赛326场次。

我市的岗位练兵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业务提升是2011年的练兵活动主题,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在全市培养和造就一批涵盖各层次、各部门和各系统的业务专家、标兵和骨干。开展业务提升活动以来,全市各单位领导带头、组织有力,联系实际、查摆问题,开门评议、征求意见,对症下药、加强整改,有力促进了公务员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促进了工作思路的创新。

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执行者,担负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任,由于部门工作性质不同,服务对象差别,造成不同岗位的公务员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一锅煮的培训模式不仅不利于公务员个性化的需求,还容易引起公务员的抵触情绪。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市积极探索学分管理,推出培训大讲堂,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逐步构建了全市长期和短期、系统和专业、市直和县乡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训模式。

我市大胆实践,在公务员培训中试行学分管理,即把公务员在一年内参加各种面授和网络培训的结果折算成学分,在年末用学分累计方式进行考核。学分制与以往公务员培训管理方式相比,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更高,范围更加宽广。突破面授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鼓励公务员通过网上学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多种形式取得学分。任务更加具体。针对不同层次公务员特点,将全年培训任务量化为年度总学分和必修课、选修课学分标准。约束更加刚性。对学习情况和积分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年度内未完成规定学分者,培训主管部门将定期通报,督促整改,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

整合资源,达到效益倍增。过去,我市的公务员培训,尤其是在职培训,大多是各单位关起门来自己组织,存在着散、乱、内容单一、重复浪费等问题,为克服这一弊端,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积极对全市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提出培训大讲堂计划。

培训大讲堂将原来分散于各单位的公务员培训项目,特别是优质的讲座汇总起来,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在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统一筛选,优中选优,确定年度全市公务员大讲堂培训目录,并向全市公务员发布,采取公务员自主选学的方式,辅之以学分管理、定期考核等管理制度,使培训受益面由个别单位的公务员拓展到全市公务员群体,实现了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在此过程中,培训的承办单位不变,培训的经费投入不变,培训的人数实现倍增,培训的效益实现倍增。项目实施半年来,已累计举办各类高端培训讲座51期,16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大培训格局初步形成。

表彰奖励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表彰奖励工作是推动中心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我市注重将表彰奖励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提出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统一、激励与监督相一致、关心与培养相协调的行政奖励管理理念,建立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行政表彰奖励工作机制。

积极选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市十分重视典型的挖掘、选树和培养工作。在选树典型时,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坚持全面推选,阳光选拔,要求选树的典型既体现先进性,又贴近时代特征,同时,注重地域行业分布,以点带面,努力形成“身边有典型,典型在身边”和“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的有利局面。让先进典型永葆先进性,建立先进典型的教育培养机制。把做好继续教育和跟踪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任务,组织先进个人到著名高校进行再教育、再培养,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行动态管理。对层次较高的表彰奖励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失去先进性的集体和个人,取消其相应的荣誉。

我市通过创新表彰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的解决。如,为促进解决偏远山区人畜饮水问题,我市将饮水安全工程列入奖励计划,每年实行考核,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使全市安全饮水工程进度明显加快,每年比计划多解决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表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励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我市表彰奖励项目大幅精简,减轻了财政和企业负担,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绩效考核

推动民生实事落实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要加速推进全市各项工作前行,公务员需时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长效标准,以此推动指导各项工作。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问题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民生工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2011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了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改善民生“十大实事”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样本点,对样本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引导公务员树立“以服务求地位、以绩效求发展”的思想,切实提高执行力。绩效考核使大家感受到了压力,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促进了求真务实、干事创业风气的形成。一大批民生硕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就业方面,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安排“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举办“创业项目、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1+3”农村劳动力培训,努力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转移,着力搭建统筹城乡的大就业体系。就医方面,开通“郑州片医网”,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片医负责制”试点,在全市1966家标准化村卫生所开展了农村片医工作,形成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就学方面,充分发挥优质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等模式,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品质,促使优质教育资源翻番。住房保障方面,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最重要、最急切的民生实事,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工期倒排机制,开辟保障性安居工程审批“绿色通道”,超额完成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畅通郑州方面,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施城乡客运公司化改造,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全面普及了“新农巴士”。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投入6亿元建设快速公交,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维权和社保方面,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社会保障、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建立了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荥阳、登封、中牟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累计参保107.5万人,平均参保率达98.8%。

评优评差

加速重大项目推进

为切实推动重大产业项目,2011年,我市大胆引入评差机制,在全市机关和公务员队伍中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充满活力的工作局面。一是科学细化量化硬化评选标准条件。规定考核要以量化的工作结果为主,避免和纠正过多考评工作过程的情况。二是以考核结果确定先进和落后。表彰奖励对象要以评先条件和标准确定,不得采取分配指标的方式产生,不搞照顾,不搞简单平衡。各主办单位依据量化考核的成绩,对所有考核单位进行排序,名次靠前的列为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名次靠后的,做出情况说明,视其工作落后程度,列为工作提示单位、通报批评单位、警示单位,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后,需要批评的批评,需要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需要问责的要启动问责。三是所有评选工作原则上都既评优又评差。除受到国家级表彰和在全省绝对领先的工作外,均需在报送先进名单的同时,报送落后单位的名单。评差不仅在评选表彰活动中展开,也体现在非表彰奖励项目上,体现在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中。

评差新政一颁布,激起千层浪,质疑者有之,褒扬者有之,我市不为人言所畏,不为外物所扰,埋头进行评差实践,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郑州汽车城总体规划分别通过评审;产业转移系列对接再签约270亿元;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建设紧锣密鼓、贯通城市交通大动脉的京沙快速通道完工在即、地铁一号线轨道进入铺装阶段;继富士康、格力产业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一批有着重大带动作用的新项目落地后,格力空调在郑下线,东风日产发动机项目奠基……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密集高速推进,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都市区建设宏伟蓝图呼之欲出。

实践证明,“医治一些政府部门的惰政,鞭策比激励更管用,‘评差’比‘评优’更管用”。

通过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全市公务员的发展意识和进取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争创活动不失为公务员作风建设的“风向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开启民生的“金钥匙”,社会和谐的“稳定阀”,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王红 通讯员 陈世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