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知名媒体做客新郑
深入探讨外宣工作
办好民生事 敲开幸福门
“番鸭大王”高扬帆
请百姓上门“挑刺”
发展高效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对外开放与中原崛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对外开放与中原崛起
——从“昆山之路”谈开去

本报记者 王建军 陈 扬

世人都知道“昆山之路”,从自费创办开发区起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出一条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从1978的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发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现如今中原崛起正当时。“昆山之路”的核心是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催生了“昆山之路”, 本报《跳出新郑看发展》活动,最后一站抵达昆山,解读“昆山之路”,愿更多的河南“昆山”在中原崛起大环境的催生下,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昆山为世人所熟知的历史并不长,其名声甚至不如该市的水乡周庄响亮。改革开放前,昆山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在苏州地区经济实力排名垫底儿,而今竟一跃成为 “全国百强县 (市)之首”,2010年经济总量达2100亿元,2011年人均GDP更是将超过3万美元,与香港相当。

翻开昆山近30年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昆山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科学发展的红线。围绕这条红线,昆山人始终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紧抓机遇,先人一步。

1983年,昆山抓住中央1号文件支持发展社队企业的机遇,大力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加快发展乡镇工业。

1984年,昆山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自费开辟工业新区,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乡镇工业崛起的“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

1990年,昆山抓住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1992年8月成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全市逐步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的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发展乡镇工业向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

1997年,昆山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抢抓机遇,敏锐发现台湾产业基础好、扩张性强,果断作出“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并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园区,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2000年4月昆山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有力促进了昆山产业由分散布局向各类园区集聚。

昆山人创造了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全国唯一自费创办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并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第一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大贯通……众多“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全国率先”的背后,是昆山人一次次勇于思想解放,一次次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很快,抓住机遇就发展、抓不住机遇就淘汰。时间倒退20年,华夏第一县无锡,在这个宝座上一待就是20年。为什么?就是抓住了一次机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革开放以来,代之而起的是广东顺德、南海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后来昆山也赶上来了。所以现在一定要研究这个现象:抓住一次机会迎来一次发展,失去一次机会落后一个年代,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招商引资 项目带动

“昆山之路”离不开大量的外来投资。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是实现一个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老百姓致富的战略选择。

昆山首先解决了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吸引外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客商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干部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人是罪人。昆山再次解决的是环境营造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

经济要上去,干部要开道。昆山招商经济发展好,有两张王牌:第一,组织部就是招商部;第二,不断扩大民间招商。昆山每年都选派200名30岁以下干部出国,一改过去 “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 老观念——“经济要上去,干部要出去”、“外资要进来,干部要出去”,研究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感情招商、跟踪招商、花更少的钱招得更多的商;昆山有多家不为外界知道的民间招商公司,曾有一个老板为昆山招到13亿美元,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招商、保姆式呵护,昆山讲求“政府和民间互动、内外互动、专业和业余互动,全社会互动”。

招来商之后要有一个好的载体,最好的载体莫过于开发区。中国成功的背后就是开发区,很多国家都在效仿,昆山也不例外,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在昆山开发区,坚持做到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技术通、人才通、服务通,向各地前来的投资商提供经济技术服务平台。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是最高的招商力。昆山挖掘出了两个文化品牌:千年古镇水乡文化(周庄)、昆曲。先说周庄,现在有“两个”周庄,一个古老的周庄向世人展示它悠久的历史,另一个建起了亚洲最大的电子传感器的生产研制中心,预示着“周庄”美好的明天;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昆山修建了艺术馆,组建了昆曲艺术团,每到秋季,举办招商节的时候,举办大型的昆曲艺术表演节。

现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农业之间的差距,而是体现在近年来由于招商引资和科技发展而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经济、社会、科技、财政的反差。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的倾斜和世人的关注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定要注重招商,善于招商。那么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呢?转变观念是前提、抓住机遇是关键、落实措施是保证、永攀高峰是动力。

自主创新 人才引领

昆山较早认识到在开放条件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初步构建了政府、企业、政策环境三层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成效明显。

政府,自主创新参与者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者。昆山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大力实施扶优扶强和名牌工程,引导企业由加工制造、设计制造向自有品牌制造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解决户籍和子女入学问题。

外资企业,自主创新重要力量。外资企业的创新行为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带动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随着外资经济的发展,外资研发中心也开始向昆山转移。目前,昆山拥有研发机构数量和实力在苏州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昆山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民营企业,从外向配套到自主创新。尽管昆山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很多企业有品牌、有专利,甚至成为行业领先的企业,走出了一条从外向配套转向自主创新的外资推动型民营企业发展之路。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后发优势”,一下子使得自己的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一些企业的外向配套产品,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吸收人才方面,像当年“招商引资”一样积极“招才引智”,一方面,昆山积极开展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加快构建人才集聚新高地。另一方面,昆山正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

外来力量的注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目前,昆山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昆山利用外资存量的增加,受制于土地和环境等因素,通过利用外资量的扩张获得经济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难度越来越大。昆山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哪里?在对外开放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昆山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我们的发展将来也可能遇到瓶颈,如何谋求新出路?注重人才引进和推进自主创新也将是不二之选。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