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持续求提升 郑州昂首迈向20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持续求提升 郑州昂首迈向2012
宇通工业园区
新型农村社区
四通八达交通网
速冻食品产业高速发展
现代化郑东新区

承载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光荣和梦想,充满希望的2012年,正向我们铿锵走来。昨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即将展开的2012年全市的经济形势做了深入分析,对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做了安排部署,目标鼓舞人心,措施务实可行。郑州的未来繁花似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躬身前行。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我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抢抓机遇、持续求进、突出提升、务实发展、创新惠民、积极作为。

2012年经济工作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进出口总额增长9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本报记者 成燕 侯爱敏 赵文静

张丽霞 宋建巧 文

陈靖 宋晔 图

好风凭借力

——都市区建设机遇多多

善识机遇者,识全局;善抓机遇者,赢全局。

2012年,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国际国内市场,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为郑州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一)九大政策机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机遇、争取银行贷款的机遇、扩大消费需求的机遇、加快农业发展的机遇、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开展各种试点带来的机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文化发展的机遇、改善民生的机遇。

(二)十大市场机遇。人民币升值的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郑州优势产业开拓市场的机遇,国家开展PM2.5监测带来的机遇,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遇,谋划建设航空大都市、航空经济示范区的机遇,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带来的机遇,富士康项目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给郑州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农”方面,《指导意见》指出,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货品种,建成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价格中心和信息中心。

工业方面,要建设“6个基地”:直接针对郑州的有汽车制造基地、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郑州生物产业基地;针对全省的还有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基地;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城镇化建设方面,要全面推进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和县域城镇城市、垃圾污水处理、供热、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中村和城市近郊村、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交通建设方面,要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全年新增高速公路830公里,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

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要重点支持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2

市民期盼

“希望2012年,郑州能在畅通郑州上做得更多。现在生活好了,有汽车的越来越多了,但郑州的交通情况不是很好,在一些道路上,汽车倒没有自行车走得快了。为了避免堵车造成上班迟到,一些市民不得不早早地就从家出来,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车成了最大的噩梦。希望2012年郑州能够在这些拥堵的主干道上采取一些畅通措施,比如在花园路、金水路等经常堵车的主干道上架设高架桥,缓解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

——个体工商户 刘丹

“现在临时停车位取消了停车场收费变成了差别收费,弄得现在出门都不敢开车,希望在2012年,郑州能够建更多的停车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希望能够建设立体停车场,不仅能解决更多的停车问题,还能节省空间。另外还希望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开设一些临时停车位,让司机朋友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自由职业 夏梦野

希望2012年能坐上郑州地铁。郑州已经是全国文明城市,希望环境、交通设施尽快配套,希望地铁尽快建成,完结道路环境脏乱差的情况。有了地铁,市内堵车、停车难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网民 “六味瓶”

希望新的一年郑州的物价能够下降,道路能更通畅,也希望郑州在2012年更加注重绿化工作,加大绿化工作,现在的郑州一刮风就尘土满天飞,施工地太多,希望种更多的树,让郑州变成真正的绿城。

——网民 “贪婪的欲望”

希望郑州能再增加公交车次和线路,让那些破旧的、损文明城市称号的老公交车退役,换成耗油少、噪音低、乘坐舒服的混合能源或者电动汽车。

——网民 “好人好运”

项目总牵引——都市区建设全面展开

牢牢抓住项目投资总牵引

2012年,郑州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新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合村并城必须成为投资热点。抓住当前建设成本较低的机遇,让民生工程早启动、早建设。充分利用好一季度信贷投放相对宽松的机会,争取贷款规模;要发挥好政府性资金开户的激励作用;要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对现有政府融资平台要加快重组整合,通过国债、规费、土地、存量、税收返还等方式,充实资本金,提高融资能力;要大力开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等形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要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项目。

牢牢把握城镇化引领路径

要以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城中村改造的方式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主导产业和市区关联基础设施外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限价房建设为重点带动外围组团起步。

按照“两环十五放射”布局,加快三环路快速通道及配套项目建设、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京沙快速通道南三环——四环工程、陇海路西延、西三环北延、新龙路等快速路网项目,尽快启动金水路西延、花园路、紫荆山路综合整治和中州大道下穿隧道项目,积极推进沈庄路、丰庆路、金河路等16条断头路打通工作。加快推进城市轨道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建设,开工4号、5号线和1号线二期工程。加快“六城十组团”路网体系和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十条快速通道、16个出入市口互通立交建设,加快推进郑汴物流通道、南三环东段新建等16条一级公路续建工程。 大力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带状公园、滨黄河公园、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带等城市绿地建设。

牢牢把握 “三高”带动

加快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高成长区域发展。38个产业集聚区都要有差别化、有明确指向性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引导相关产业适度集中发展。要完善“飞地”经济发展规划,拓展经开区、高新区、金水区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加快以战略支撑产业为重点的高成长产业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力争开建东风日产28万台整车扩能等12个重点项目;继续推进海马汽车新产品研发等16个项目建设,力争宇通1万台新能源客车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争取郑州日产20万台新工厂及其他整车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开建恒天重工年产8600套重型机械等13个装备制造项目;确保河南龙工工业园(一期)等62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开建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等8个项目;做好中兴通讯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积极谋划微软教育云计算产业园项目、安久云计算研发中心在我市落地。

加快以“百高百强”企业为重点的高成长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依托品牌、资金、市场等优势进行兼并重组,力争超百亿企业达到10家,新增超500亿企业1家,超300亿企业4家。

着力发展服务业

提速服务业发展是我市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以上。

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两大物流核心区,三大物流组团,突出发展10大重点物流行业。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幅要达到30%左右;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商贸中心。加快会展业发展;加快旅游业规范提升;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引进中外资金融总部、金融后援中心、基金、投资公司落户我市,打造金融总部集聚区、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区、金融后台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集聚区。

高层次招商引资

2012年,我市将大力吸引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等战略支撑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来我市投资。加大食品、服装等产业转移趋向明显领域、光伏太阳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招商力度。

着力引进综合配套项目。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与富士康、格力配套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领域,与东风日产、宇通、海马配套的汽车产业集群领域,与龙工、恒天配套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领域,以及物流、商贸、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领域。利用好航空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项目。

着力引进高层次引资载体。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在郑设立区域性总部、管理中心、财务中心、投资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等,把郑州建成中原经济区企业总部中心城市。

要以国内外500强、行业前10强、央企和跨国公司为重点,积极引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辐射力、对省内外资源有整合力的“三力”型项目。

加大改善民生力度

以小额贷款扶持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切实解决好“就业难”和“招工难”。力争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

以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为重点,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市区中小学新建、改扩建30所,增加学位3万个以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帮助扶持不少于200所的民办幼儿园实现达标升级。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完成64所乡镇卫生院、7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以上,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以确保供应、稳定物价为重点,做好“菜篮子”工程,强力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新建标准化新菜田4万亩,蔬菜设施面积8000亩。

以开发式扶贫、社会化帮扶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12年要新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50万元。2012年要实现2000户7200人的易地搬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4.9万套。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