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普渡大学近日公布了他们为期两年的研究结果:造成城市比乡村酷热的原因有好几种,首当其冲的便是“城市热岛效应”。其次,是城市“地表粗糙效应”。此外,城市中较高的大气污染水平,也会产生影响。 自1820年英国气象学家霍华德发现伦敦城市和郊区存在温差现象,并将此称之为“热岛效应”以来,学者们就不断发现,热岛效应不仅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威胁。 造成热岛效应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在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道路、广场、建筑物等城市下垫面都是由砂石、沥青、钢筋混凝土、人为烧制的砖瓦和金属构件等组成。研究表明,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10%~15%,而吸收率却较绿地和湿地大,这使得城市地表能够吸收较多的太阳短波辐射和红外长波辐射,表现出与岩石相类似的热特性,称为“城市建筑物岩石裸露化”现象。其次,城市大气污染一般要比周围郊区更重,市区内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投向地表,使地表增温。 研究者还发现,城市的建成率与建筑的几何形状,也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分布。城区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往往与最深的城市街道相对应,即通常分布在市中心。 如果街道走向设计或几何形状不合理,则密不通风,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发,温室气体也难以迅速扩散,导致局部气温过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布局,将对缓解热岛效应有重要意义。 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缓解与应对。在对2003年欧洲那场热浪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发现,同时期,在拥有更多绿地的伦敦只造成了约600人的死亡,而在巴黎,这一数字却高达4867人。这说明,温度的差异与绿化面积有关。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植被覆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巴黎夏季正午的表面温度就下降0.2℃。 植物是最好的隔热材料,而屋顶绿化,则是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中增加绿化面积的最好办法。在下午两点时,裸露屋顶表面温度可高达70℃以上,而屋顶绿化后的屋面温度只有29℃,温差高达40℃以上。国外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城市屋顶绿化总量达到城市建筑70%时,夏天的气温将下降5℃~10℃,热岛效应可基本消除。 因而,欧洲把屋顶绿化作为降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办法。近20年来,德国通过立法强制推广屋顶绿化,使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善,并基本消除了热岛效应。 而我国国内屋顶绿化发展仍未引起重视,主要障碍是经费不足与理念的落后。 摘自《新闻周刊》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