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郑州日报征订进度
新任村官
集中培训
致读者
李家沟遗址入选
“三普”百大新发现
警犬是这样练成的
百万斤黄河鲤鱼供双节
东风路街道办今年
财政收入超两亿元
郑开大道与京港澳
高速互通立交通车
中原区:着力建设郑州都市区首善区示范区先行区
河南两会下月6日召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着力建设郑州都市区首善区示范区先行区

本报讯(记者 杨学栋 通讯员 李少锋)记者昨日从中原区获悉,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中原区荣获 “2011年度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这是中原区今年“着力建设开放中原”的骄人成果,也是该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的一个缩影。

记者翻看中原区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一组喜人的数据勾勒出了今年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的轨迹:1~11月,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亿元,增长37.4%,增速位居市内五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8亿元,增长28.5%,居市内五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5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5亿元,增长17.1%。

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区位特殊而重要。12月中旬,市委主要领导到中原区调研时指出,中原区要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首善作用、示范作用、先行作用。

“当前,全区正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排查、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市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深入讨论中原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战略战术。我们将突出抓好‘两区四中原’建设,努力建设郑州都市区首善区、示范区、先行区。”中原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快中原宜居商贸城、常西湖生态区两个新区建设。以国际化视野、市场化观念高标准做好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规划工作,加快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大招商、招大商,再引进一批符合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以项目的大建设带动区域的大开发;注重运作,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推动区域内土地升温升值,着力破解资金瓶颈。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建设富裕中原。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要任务,以调整求突破、以转变促提升,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整合提升中原产业集聚区,做强做大做优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锦艺国际轻纺城、恒天重工新纺机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集聚区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进一步巩固提升碧沙、大商、帝湖等传统商圈,围绕中原万达广场、锦艺国际华都、中原新城和中原文化广场等项目,加快打造“四大新兴商圈”,激发城市活力。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新兴业态,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

以项目引资为抓手,着力建设开放中原。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城市改造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突出选商引资、二次招商、多招大商。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行领导分包项目的推进机制,认真落实跟踪服务等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影响和制约项目推进的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问题,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破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进阳光政务,打造低廉便民快捷的政务环境。

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着力建设宜居中原。在城区,进一步加大城中村、老厂区和棚户区改造开发力度,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现代复合型城区。在城郊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推进合村并城工作。目前,中原区有17个村纳入市城中村改造计划,已拆迁并开工建设13个。扩大区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的覆盖范围,加强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区域的管理,突出抓好出入市口、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的市容整治,确保辖区干净、整洁、舒服。

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建设和谐中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民生的大改善让中原区真正成为郑州市的首善之区。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抓好维护稳定工作,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完善信访评估、领导包案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加大不稳定问题的化解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