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原之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中原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的中原心”
——中原之子系列人物之胡葆森
人物简介

本报记者 刘文良 文 唐 强 图

胡葆森,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中房协副会长、中房协中小城镇开发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河南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河南地产联合舰队”——河南房地产商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船长”、郑大MBA兼职教授,曾任中城联盟轮值主席、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业足球俱乐部“掌门人”。

其实,无需开出这一长串的桂冠和头衔,更不必列举近20年来他所获得的各项大奖和殊荣,河南人都会记得并且熟知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连记者本人年逾七旬、目不识丁的老母,都能从电视中认出他的面孔、喊出他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不仅属于建业,不仅属于河南地产,不仅属于豫商,他是“最河南”的,也是享誉全国的,还是迈向世界的。

他是胡葆森,世人习惯于称他为“老胡”。一个喝着盐碱水长大、从黄河故道走出的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一个胸怀“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理想和愿景的河南地产领军人物,一个河南足球梦想的守望者,一位河南企业家方阵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一张鲜明而闪亮的“河南名片”,一位植根故土的“中原之子”。

父亲是我人生大学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奠定了我性格、人格的基石。他教会了我做人、行事、处世、立世之道。

——老胡语丝

运筹帷幄

去伪求真

一个冬日的午后,在老胡那浸润着书香的办公室里,记者和老胡对座叙谈了3个小时,仍觉意犹未尽。

采访老胡是一件易事,甚至是一件赏心乐事。熟知他的人都知道,老胡虽然大学时代攻读的是英文系,但因博览群书,文采斐然,比中文系还中文系。打开建业官网,赫然映入眼帘的一个栏目是:“老胡文集”,且不论文章内容,单看标题,就足够撩人和引人的:《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前行》,极富思辨性;《建业人的长征》,极富想象力;《我们走在大路上》,极富诗情画意;《向农民学习生存的智慧》,极富感染力。不仅行文,老胡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功力更为世人称道、称奇,只要有胡总演讲的场合,总是观者如堵,当过听众的吾辈,无不为胡总演讲时的从容淡定、娓娓道来、妙语连珠、对答如流深为折服。

对于公众视线中的“胡氏文风”,老胡坦承并无“秘籍”,如果非要刨根问底,老胡归结为一个“真”字,那就是:从不讲官话、空话、假话、大话、套话,一切都是真情实感、真实表达、真诚告白,就像鲁迅先生所界定的白描笔法:“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无论是写作还是讲话,我特别推崇的就是季羡林老先生的那一句格言: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只要把握一个‘真’字,行文也好,讲话也好,就不必刻意为之,绞尽脑汁,一切就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了。”

古人云:美言不信。又道是: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真”字是老胡大学毕业后涉足商海30多年坚守和秉承的道德底线。

正是有了这份“真”性情,“胡总”一变而为“老胡”, 一声“老胡”,透着亲切、透着亲和、透着亲近。对此,他的理解和看法是:“对于一个奔六的人来说,老胡这一称谓听起来特别耳顺。一则年龄上真的‘老’了,二则建业快到20岁了,算得上是一个老牌企业;三则大家都喊我老胡,说明我老胡心眼好,人缘好,人脉众,这是大家对我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我的一种尊重,我乐于享受‘老胡’带给我的快乐。”

作为鲜活的个体生命,老胡兴趣广泛,爱好众多,虽然肩负重任和担当众多社会职务,但是依然书不离手,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静真斋。老胡告诉记者,他看书不是“精读”,不会一字不落地捧读,而是翻阅,他称之为“翻书”,翻书几遍,书义自现,尽收眼底。除了“翻书”,挥毫泼墨也是他的一大“看家本领”。记者进入老胡办公室时,他正在批阅一份份文件、报告,让记者眼界大开的是,老胡批阅时用的是毛笔,一笔一画,字字工整。“用毛笔签批,不是繁文缛节,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怡情养心的过程,还是给思想寻找一个存放空间的过程。”

在网络化生存时代,日记已成为一件遥远的记忆,但是对于惜时如金的老胡,写日记的习惯坚守了十多年,日记本更是形影相随,不离左右。在他的手头上,就放着两本日记,因为时常翻阅,页面已经发黄,但是字里行间,都是老胡人生的精粹,智光的点燃,才情的抒发,虽然时空变换,但是日记中珍藏的哲思,永远保鲜,永不褪色,时常播之于众,被人们奉为圭臬,记者略举几例,可窥全豹:“当为则为,而非能为则为”;“不求一掷千金,但求一诺千金”;“不求一鸣惊人,但求天道酬勤”;“不求足球豪门,只求足球为民”。虽则三言两语,寥寥几句,但是语短义长,言简意赅。

穿梭在钢筋水泥浇灌的城市丛林,到哪里去寻找“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兴?诸君有所不知,在商海中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老胡,心中依然诗意葱茏。前些时日,老胡作为中房协中小城镇开发委主任前往湖南大汉集团考察,席间,老胡即兴吟哦,七步成诗,令举座皆惊:

汉业结良缘

黄河连湘江

好诗伴美景

小城铸新章

每个人都有着博大丰富的人生世界,每个人都有着多彩多姿的人生风景。端坐在建业总部办公室里,老胡“运筹帷幄,决胜中原”,但是在老胡看来,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美丽。谈起目前的身心状况,老胡直言:身心俱佳,没有倦意,没有疲态。谈及人生的况味,老胡坦言没有失败,只有失误,对于建业这样一家企业,对“失败”必须零容忍;谈到目前的幸福指数,老胡直陈自己的幸福指数很高,原因是目前正在做着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这就是幸福。

明日河南之于中国,必同于今日中国之于世界。

——老胡语丝

植根中原 造福百姓

“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一个有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者。”这是老胡的自况,也是老胡“我的中原心”的真实写照。

出生于豫北濮阳,喝着盐碱水长大的老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华美转身弄潮商海,在香港成功地掘得了“第一桶金”,并且一举成为香港居民。其后,老胡重返家乡大显身手,从此,河南有了建业,老胡开始了固守中原的商旅生涯。

有着“中国地产界思想家”之称的冯仑先生有言:“伟大是熬出来的。”今年5月,建业将迎来20岁生日。20年间,建业以“植根中原 造福百姓”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追求卓越 坚韧图成”为企业精神,以“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为企业理想和使命,阔步中原,筑城不辍。

老胡坦言:“企业的最高境界、终极理想是创造财富,赢得尊重。建业20年,不仅创造了丰盛的财富,更赢得了普遍的尊重,这就足以证明,足不出河南,照样可以成为大企业。在今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评比排序中,建业位次由2009年的36位前移到第34位,并与万科、中海等地产名企一道荣登‘稳健性TOP10企业’榜单,冯仑先生也曾公开表示:‘全国发展学万科,区域发展学建业’,万科伟大,建业亦然,《中国企业家》杂志编发记者署名文章,将建业称之为‘区域地产王’,这些都足以证明建业固守中原、植根河南的省域化战略的正确性。”

“建业若想真正实现‘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这一宏伟目标,任重道远。泱泱人口大省河南,十八个地级市,108个县级市,还有500多个中心城镇,如果建业全部进入,至少需要15~20年的时间,对于我本人来说,需要毕其一生的精力。即将开始的第三个十年,对于建业至关重要,将要检视之前制定的战略是否能够实现和成功。”老胡的话语凝重而坚韧。

采访中,胡总独家披露:“每年的1月份,我都要给《建业》会刊撰写一篇年度寄语,去年是《我们走在大路上》,建业20年的时候该畅想下一个十年了,所以今年的主题我苦思多日而不得,就在今晨六点,我早醒了,突然产生了灵感:三十而立,百城建业。未来十年,建业才真正在中原屹立起来,要在河南建造百个项目,同时,建业还要在河南构建大服务体系,将产品线从住宅延伸到酒店等领域,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变化,建业也将加大商业物业的自持。”

老胡的“河南情结”还突出地表现在“建业足球”上。作为与建业住宅比肩的又一个“建业品牌”,建业足球与其说是老胡一个人的战场,毋宁说是河南人的“体育盛宴”、“集体狂欢”;与其说守望着老胡个人的足球理想,毋宁说寄托着河南人的足球梦想。

“以商行善”,既是企业公民应该担承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家与商人有别的分水岭。在中原地产界,在河南企业界,老胡是当之无愧的“善者”,不仅善举多多,而且善评如潮。1993年,建业的开山之作金水花园销售之初,曾对购买一期且全款购房的业主承诺“十年还本”,虽然是庄严而郑重的承诺,多数业主早已忘诸脑后,然而10年后的2003年,建业践约守信,一一兑现了十年前的承诺。在2010年的一场慈善晚宴上,老胡个人捐款5000万元,用于资助河南少儿图书馆和少儿美术馆,成为河南有史以来个人单笔捐款数额最高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胡说起目前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不是今年的销售额是多少,而是能够为郑州上交多少税。他给记者盘点了一下:2009年,纳税4.5个亿;2010年,纳税7.7个亿,今年达到12个亿,照此速度,老胡称,到2013年建业纳税有望突破20亿。“俗话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一种美,利他是一种美,贡献更是一种美。我看纳税表格的数字,远比看销售报表的数字快乐。”言及此,老胡笑声朗朗。

规律为道,道为天。生活在天底下,每个人必须追寻、遵循、敬畏规律。

——老胡语丝

三思而行 慎始善终

在中国地产界,“北冯仑,中葆森,南王石”,三人并称为中国地产界的“三君子”。三人中,王石公认为中国地产领军人物,冯仑被公推为中国地产界思想家,老胡被公认为中原地产界的“教父”。

“教父”不过誉,“思想家”也不为过,但是老胡宁肯将自己称之为“思考者”。

“精神不运则愚,身体不运则病。”20年来,老胡不仅“敏于行”,带领建业人筑城不辍,而且“敏于思”,在重大决策面前,老胡总是“思想先行”,“三思而后行”,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慎始善终”。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大到国计,小到民生,老胡都能积极建言,像吁请央视恢复中超转播,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响巨大;作为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代表,老胡从自身深切的感受和观察出发,提案建议明确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质疑建设部的低碳标准。

作为企业家的老胡,他更多地思考着企业的战略、规律、文化这些关乎企业命脉的课题。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有着客观规律可循,企业决策者要遵循规律、敬畏规律,而不是相反,因为“规律为道,道为天”。于是,他从树木的年轮中悟出了企业的生命周期,认为社会之于企业如同大地之于树木,所以企业应该回馈社会,“反哺”社会,作为房地产企业,若想树高千丈,枝繁叶茂,必须对大地母亲心存感恩,珍惜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他最信奉的人生格言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因果相生的规律,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企业应该秉持的一种心态。老胡认为,若想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除了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明确的价值取向、成熟的经营思路、完整的理论体系,还要具备一种良好的心态,老胡将这种心态归结为“晚秋心态”,不像春的明艳,不像夏的炫丽,不像冬的酷烈,“晚秋”是一种明澈,是一种淡远,是一种悠游,更是一种丰硕。在心态方面,企业家应向农民学习生存的智慧,因为农民的生存智慧“看似简单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老胡的“思想智库”中,处处闪现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真知灼见、慎思明辨。他常说:“大道至简”,又常怀忧患意识,与海尔张瑞敏“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一样,老胡笃信华为任正非的“惧者生存”名言。作为有着浓郁人文情怀的老胡,一方面恪守古训“每日三省吾身”,强调内心的“自省”,同时他又坚信:“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一个检讨者,智者无怨,怨者非智。2008年启动的‘琢玉行动’就是建业人的一次精神吸力和凤凰浴火的过程。目前,我只给建业打80分,我希望在2022年建业30周年三十而立之时,我能给建业打90分。但建业永远得不到满分,因为建业的发展战略永无止境。”

采访终了,老胡希望通过本报寄语河南地产界的同行: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叶落了,根还在,明春一场透雨,生命之树还将发芽。”曲终峰起,闻听此言,记者心生感慨:老胡不老,建业之树常青,如同老胡的名字,永葆绿色森林的苍翠。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