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2011郑州都市区践行者年度盛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郑州都市区城市建设新样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郑州都市区城市建设新样本
——中牟产业园区创新城市发展之路纪实
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方特城堡效果图
中牟产业园区管委会复旦大学干部素能提升研修班开班仪式
郑州绿博园观光塔
白沙—绿博组图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范围
正在建设的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综合楼

本报记者 卢文军

> <

核心提示

中牟产业园区位于郑汴新区核心区域,西接郑东新区,东连开封新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生态禀赋优良,园区重点建设郑州新区规划的白沙—绿博组团和官渡电子工业城。2011年以来,园区秉承生态型、人文型、复合型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定位,深化区域规划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探索郑州都市区建设新路,着力打造郑州都市区建设新样本。

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打造郑州都市区建设新亮点

核心提示:抢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空前机遇,充分发挥作为郑汴新区重要空间的独特优势,自觉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着力建设四个“新城”,打造融标志性业态、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新区。

2011年8月3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视察中牟产业园区时指出,要突出前端、前卫、现代、创新的理念,彰显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气魄。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发展区域”。

这些响亮而具体的要求,使地处郑汴新区核心区域的中牟产业园区强烈地感受到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新区建设叠加共振的时代脉搏,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必将进入一个理念更新、标准更高、建设更快的新阶段新时期。

为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快打造郑州都市区重要城市组团,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牟产业园区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确立了更高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中牟产业园区的定位是:着力建设四个“新城”,即建设文化主导、现代服务业发达的高端产业新城,规划一流、现代气息浓郁的建筑博览新城,环境优越、生态优势突出的绿色文化新城,配套完善、以人为本的宜居幸福新城。

中牟产业园区发展目标是:以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根本引领,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基本方法,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管理,突出郑州都市区发展方向,部分领域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努力打造融标志性业态、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新区。

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完善提升规划体系

核心提示: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品质。为此,中牟产业园区严格贯彻源头控制原则,以规划和城市设计为重要突破口,全面引领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与标志性业态相适应的标志性景观和标志性建筑。

开展白沙—绿博组团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是中牟产业园区全面提升的破题之举。2011年10月,按照郑州市及郑州新区统一部署,国际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吸引美国SOM、西班牙Nieto Sobejano、英国BDP等8家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参与,并于12月19日、20日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齐聚郑州,成功举行方案评审会,目前活动已进入方案优化阶段。同时,园区已着手编制白沙—绿博组团重要景观界面修建性详规及十大专项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实施,层次分明、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正在形成。

中牟产业园区深刻地认识到精细化规划管理是建设精品城市的必然选择。为此,构建了周密的控制体系,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重大城市景观设计提交市委研究决策,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及单体设计由郑州新区决策。根据产业类别和区域,设定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具体指标。严格按照区域性修建详规,规范项目建设,强化批后管理,实行建设过程合同化管理。

集中两个月到沿海学习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能

核心提示:思路决定出路。如何高标准建设郑州都市区,是摆在决策者和建设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牟产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赴复旦大学,历时两个月封闭培训,更新理念,迎接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新一轮建设热潮。

为进一步提升开发建设队伍素质,2011年11月、12月,园区管委会依托复旦大学举办干部素能提升研修班,分两期完成了管委会100余名机关干部全员集中脱产培训。为确保培训质量,管委会主要领导提出了“学习一样是工作,工作一样地学习”的具体要求,由管委会班子成员全程跟班学习,自始至终坚持同学习、同生活、同进步,带动了全体干部坚持出满勤、学满点,展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复旦大学高度评价。

研修班不仅安排了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授课,邀请到上海市有关单位传经送宝,还专程赴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临港产业区、紫竹科学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参观访问,感受发达城市建设新理念。研修班要求广大干部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组织学习研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学习论文。这些严谨有效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成果转化,增强了管委会上下勇立时代潮头、建设郑州都市区新样本的决心和本领。

编制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推动区域性整体开发

核心提示:借鉴上海、苏州等地开发区建设经验,将编制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将打造品牌区域作为重点摆到突出位置,通过编制区域性修建详细规划,实现区域整体开发,重点建设“一轴四带八区”。

“一轴”即贾鲁河两侧城市风貌轴,“四带”即郑开大道、中央大道、前程路、文通路景观带;“八区”即现代教育园区共享区、滨河商务区、行政中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部研发区、白沙电子软件城、官渡电子工业城、高铁次中心服务区。

(一)现代教育园区共享区。集中建设体育设施、城市公共绿地、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大型商场、电影院线、电子商品运营商,打造功能完备高教城。(二)滨河商务区。发展商贸酒店、餐饮娱乐、精品购物、金融保险等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产业中心,依托道路及轨道交通,辐射郑东新区、国际物流园区邻近区域。(三)行政中心区。按照用地集中布局,项目紧凑摆放原则,积极推行联署办公,打造低碳、高效、便捷的政务新区,临近贾鲁河配套建设高品位滨水政务会议中心。(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紧扣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方向,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建设不同业态的专业孵化器,建设新锐青年创智创富天地。(五)总部研发区。依托绿博组团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设持重大气的高品质办公环境,吸引知名企业行政、营销总部及外包中心入驻。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方向,吸引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外包中心、科技孵化平台入驻,建设低碳高效科技创新载体。(六)官渡电子工业城。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区域功能承载力,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行业影响力大、附加值高的电子制造企业,建设新兴电子制造业新城。(七)白沙电子软件城。重点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及新型通信技术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生态型、园林型,人性化IT科技城。(八)高铁次中心服务区。呼应郑东新区高铁商圈建设,规划布局大型专业商场、货品交易中心、产权交易市场,形成郑东办公,白沙交易的大商贸发展格局,放大高铁经济效应。

突出文化产业主导地位,培育六大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即将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牟产业园区基础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具备发展文化产业、打造郑州都市区文化产业基地的最佳条件。

目前,园区内汇集了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郑州绿博园、建业环球美食城、中原文化艺术学院、西海岸文化乐园、现代教育园区22所院校、河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重大文化产业相关项目,正在积极引进河南省图书馆、河南博物院(二期)等文化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初步构成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支撑。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文化产业主导地位,园区立足现有优势,确立建设六大文化产业集群的总体部署。(一)依托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省社科研究基地及22所高校相关专业、省图书馆、省博物院(二期)等科研院校,打造文化理论创新集群;(二)发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绿博组团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科技文化产业集群; (三)整合绿博园、方特系列主题公园、环球美食城、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资源,打造文化旅游项目集群;(四)加快建设常香玉艺术中心、大美无言艺术中心、方特梦幻剧场,形成集群优势,举办各类校园艺术节会,打造文化展演博览集群;(五)中央大道规划高铁次中心服务区,建设文化产业流通市场,发起举办中原文化博览会,打造文化产品流通交易集群;(六)突出生态文化理念,合理布局城市文化广场、主题小品、城市雕塑等景观,打造宜居文化集群。

突出资源共享特色,打造创新型现代教育园区

核心提示:毗邻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的白沙组团,同样有一片生机勃勃、魅力独具的现代化大学园区,这就是白沙现代教育园区,其使命是抢抓国家推动职教改革的难得机遇,创新人才模式,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现代职业教育综合试验区。

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学校22所、省教育厅实训基地1个,总投资100亿元,开工建设中原文化艺术学院、郑州幼师等院校14所,建成河南财专、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师大新联学院3所,入住师生2.2万人。区别于其它同类大学城的是,资源共享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白沙现代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当中。

服务设施在共享区集中建设。在现代教育园区A、B组团核心区规划建设资源共享区,集中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图书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及邮政电信等生活配套设施,探索培育高教商圈。

共享体育设施在各院校分布。根据入驻院校办学特色,选择具备一定实力的院校建设标准化专业体育场馆,具备承办省内大型体育赛事和一般专门赛事的能力,场馆对全体在校生开放。

构筑支撑体系。建立实训基地、技术孵化器,促进产学研结合,建设人才服务平台,积极面向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提升公共服务,为解决教育园区广大职工住房问题,园区规划建设3处住宅小区,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配套,提供人性化服务、营造宜教宜居舒适环境。

加快合村并城,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典范工程

核心提示:省九次党代会报告着重指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而在当下,一场具有示范意义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正在中牟产业园区进行着。

中牟产业园区合村并城的目标是:2015年前,完成园区建设用地范围内47个自然村5.6万群众的整合安置,妥善解决群众就业和保障,实现居住城市化、就业城市化、消费城市化,树立全省新型城镇化典范。

完善合村并城政策体系。在已制定《中牟产业园区村庄整合实施方案》、《村庄整合安置暂行办法》、《安置小区建设实施细则》等基础上,出台《郑州市白沙—绿博组团合村并城工作方案》,全面落实《中牟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实施细则》,着力实施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维护广大群众利益。

高标准建设安置小区。按照中高档城市社区的标准,开工建设安置小区7处,安置住房360万平方米,高标准配置医院、中小学、市场等公共设施,赋予群众无差别市民待遇。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白沙、刘集02号安置小区,2012年新开工刘集01号、绿博01号安置小区,全年开工面积达80万平方米,年底前主体完工。

促进群众就近就业。指导规划区各镇成立劳务服务公司,有序组织群众实用技能培训,推进群众就业试点,依托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骨干项目,帮助群众就近就业,使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

加强要素保障,搭建三大政府平台

核心提示:中牟产业园区把如何不断提升运营城市能力水平放在一个重要地位,通过政府搭建不同平台,缓解融资难题,拓宽经营渠道,提高服务效能,倾力打造城市新组团,助推郑州都市区建设。

融资平台。千方百计争取土地指标,充实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行直接融资,已获国家开发银行10亿元贷款授信,先期到位3亿元。灵活运用BT、BOT方式,累计投入资金8.3亿元,通过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中央预算资金5000万元,累计融资规模达20亿元,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题。

经营平台。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充实专业技能人才,进一步做实做大国有开发公司,拓宽经营渠道,深度参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教师限价房等优质项目资源,打造城市运营的有力平台。

服务平台。设立行政服务大厅,提供“超市”式行政服务,打造廉洁高效政府服务平台。强化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项目分包制度,畅通项目问题反映渠道,建立专门人才服务机构,服务人才流动聚集,加快实施“优才计划”,加大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