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版:2011郑州都市区践行者年度盛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创新为动力
打造示范东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创新为动力
打造示范东区
土地供应区片价制度——
以创新改进土地管理,为规范土地供应机制提供了良好范本率先实行企业准入——
以创新促进产业繁荣,实现了由招商向选大商、选名商的方向转变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
以创新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市政管养市场化运作——
以创新改善城市管理,推动市政综合管养向专业化转变健全项目推进机制——
以创新带动服务提升,为项目单位开辟了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

以创新为动力

打造示范东区

2011年,对郑东新区来说,非比寻常。

这一年,郑东新区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建设、管理与繁荣并重的工作思路,继续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同比增长31.8%;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0.8%;外贸出口完成5.5亿美元,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25%……

这一年,郑东新区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新开工项目64个。龙湖工程涉及的1700余户、8000余人、建筑物面积近100万㎡全部完成拆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经验被中宣部、国土部列为先进经验在全国报道推广;龙湖工程防渗墙全部合拢,湖区开挖全面启动,龙湖涟漪美景可期……

这一年,郑东新区全年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7家,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10家,CBD金融集聚区建设规模凸显;龙湖金融中心办公楼单体设计全面启动,龙湖区域如意形地区城市设计、龙湖中环路城市设计提交最终成果,郑东新区距离中部金融集聚区的目标越来越近……

这一年,会展宾馆和郑州期货大厦等重点项目实现封顶,CBD外环民生大厦、中科大厦等一批久拖未解的疑难项目顺利开建;以服务郑州东站(高铁站)建设为目标,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西广场开发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全力推进,8所中小学校全部开工,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全力推进,郑州颐和医院开业在即;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是郑东新区面对龙湖区域开发、征迁安置、CBD规划设计等重大复杂问题,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全面做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同时,郑东新区更加注重开拓进取,以创新助力发展,以创新铸就辉煌,以新思维、新举措、新机制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抢抓发展机遇,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大力提高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充分发挥了城市新区建设的“先行、示范、提升、带动”作用。

以人为本,和谐拆迁——

以创新推动征迁安置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征迁安置工作经验

征迁安置是任何一个开发区在工作中不容回避的工作难题,郑东新区规划范围内涉及100余个自然村约600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涉及群众约8万人。面对面积大、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形势,在征迁过程中,东区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城市建设和征地拆迁的关系,在和谐拆迁中实现了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和谐征迁。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指导思想,通过征迁使农民变市民,使村庄变社区,使平房变楼房,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二是坚持依法依规,合理确定补偿安置标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严”的标准对群众进行补偿,切实体现了群众利益至上。三是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实施“阳光拆迁”。实行“三公开一统一”制度,向群众公开拆迁过程,公开附属物数据,公开咨询电话,统一执行标准,拒绝“人情户”、“关系户”,做到公平、公正。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高标准规划建设安置小区,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切实做好社会保障,确保群众“住得比过去好,生活得比过去好”。五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高效推进征迁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谐拆迁既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使征迁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为东区发展营造了宽松稳定的外部环境。东区征迁安置工作的做法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

土地供应区片价制度——

以创新改进土地管理,为规范土地供应机制提供了良好范本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供应程序,打造公开透明、阳光政府,郑东新区在前期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测算、专家咨询、季度更新、社会公布、最低限价、刚性标准、阳光运行”的原则,建立了土地供应区片价格制度。一是合理划片,科学评估。对于郑东新区范围内未供应土地,根据其地理位置、周边配套情况和土地用途等进行区片划分,结合已供土地价格和专家评估意见,经管委会集体研究后确定土地区片价格。二是动态更新,规范管理。逐渐完善土地供应区片价格季度更新制度,确保土地区片价每季度更新一次,规范了土地供应、培育了土地市场、发挥了土地调控作用。三是公正公开,阳光透明。区片价格一经确定便对外公布,使用地单位更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用地价格,并对供地情况进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从制度上堵塞了漏洞,从用地上保障了发展。目前,该制度已在全市普遍推广。

率先实行企业准入——

以创新促进产业繁荣,实现了由招商向选大商、选名商的方向转变

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过程中,郑东新区要承担发展的“先行、示范、提升、带动”作用,必须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的问题。为此,郑东新区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站位“一区两城”,依据东区产业发展定位,制定了郑东新区企业准入制度,一改过去的普遍招商为有针对性的选大商、选名商。一是对入区企业标准进行了明确。按照“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辐射力、对国内外资源有整合力”的要求,按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城市综合体、旅游酒店业、科技研发企业等进行分类,对入区企业注册资本、行业地位都作了明确规定。二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突出围绕CBD副中心、龙子湖湖心岛、新火车站东西广场等重点区域,优先引进具有影响力、辐射力、整合力的重大项目。三是建立了项目入区评审机制。成立了发改、财政、土地、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产业项目联合审核组,并组建专家咨询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入区企业评审机制。目前,该机制已在全市推广。

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

以创新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农民工工资管理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郑东新区作为全省城市建设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该问题十分突出。对此,郑东新区高度重视,从体制创新入手,抓好矛盾的防范和化解。一是建立事前备案制度。在建筑领域和市政、绿化、环卫等大量使用农民工的行业招投标工作中,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事前进行登记备案,经调查以前确无工资拖欠等违法用工情况的,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盖章后才能取得招投标资格,把好入口关。二是建立保障金制度。明确要求在东区参与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建筑企业和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都必须按工程中标价的2%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所收保障金在建设单位发生拖欠工资问题时先行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同时,逐步扩大征缴面,把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范围从房建工程拓宽至市政绿化工程。三是实行退还公示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退还网络公示制度和分片责任监察员审核制度,建立申请退还工资保障金企业基本信息电子台账,对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单位,根据投诉情况弹性确定网络公示期限,实行动态监督,确保了申请退还的建设(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全部支付完毕。四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在东区出现过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纳入黑名单,在以后的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中不予考虑。通过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东区的社会稳定。郑东新区的先进做法先后被省劳动保障厅和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予以宣传推广。

市政管养市场化运作——

以创新改善城市管理,推动市政综合管养向专业化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确保东区在市政管养方面走在全市前列,郑东新区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一是实施市政管养的公开招标。对东区建成区市政管养任务合理划分标段,通过市场竞标方式,确定了15家管养单位,分区域负责东区市政管养工作,实现了综合管养向专业化管养的转变。二是规范管理标准。制定了市政设施、绿化、河渠水务管养作业标准和考核办法,并编印《郑东新区城市管理标准汇编》,以标准化推动市政管理的精细化。三是创新考核机制。加大现场日常检查和考核力度,推行合同内只罚不奖的管理办法,从合同价款中分出一定比例作为考核基金,达到管养考核标准后足额拨付,未达到考核标准的予以扣除,不再拨付。通过市场化管养,使管养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健全项目推进机制——

以创新带动服务提升,为项目单位开辟了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

为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城市建设,郑东新区通过狠抓项目推进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开辟了项目服务保障的绿色通道。一是建立了项目分包责任制。年初,将东区所有在建和未开工项目分包给班子成员,逐级分解到相关局办、工作人员,实现了人人参与项目服务,每个项目都有人员服务。二是建立项目推进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由主要领导主持的项目推进会,集中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项目分包联系人、主管领导、项目推进会三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三是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对项目推进速度慢、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由督查室负责督促考核,考评结果与各单位年终考核挂钩。四是靠前指挥、上门服务。班子成员每周至少有一半时间深入工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局办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先易后难”的原则上门服务、主动服务。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得东区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快速增长。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是郑东新区建设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东新区将全面提高站位,拉高坐标,自觉把郑东新区发展融入中部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在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先行区、首善区、示范区的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向东区建设十周年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