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版:2011郑州都市区践行者年度盛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服务郑州都市区 推进新型城镇化
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新城强势隆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服务郑州都市区 推进新型城镇化
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新城强势隆起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经开区滨水新区效果图
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盾构机组装车间
经开区农民安置小区
郑州煤炭机械集团高端液压支架项目车间
整装待发的郑州日产第二工厂下线产品“奇骏”与“逍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服务郑州都市区 推进新型城镇化

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新城强势隆起

本报记者 陈 锋 裴其娟 通讯员 王 倩

区域经济的发展既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节奏和韵律的。非均衡性,便是这一规律和节奏的具象化表述,它总是由一个区域的率先发展带动另一个区域乃至全局的突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雷把它总结提炼为“增长极”理论。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就都市区建设的产业支撑来说,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增长极,其先进制造业新城的角色定位及快速推进,即是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挑大梁 走前头”的最有力论证和最生动实践。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汽车制造业基地”、“现代装备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郑州都市区的主要产业支撑区,经开区积极对接《指导意见》,确定了“建设五区、打造新城”的发展思路:即分步实施和组织建设商业文化宜居区、新兴产业先导区、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聚集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高端商务中心区,打造郑州都市区先进制造业新城。

刚刚过去的2011年,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新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歌猛进。全区上下以高标准建设安置区为突破口,以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合村并城、高端商务中心区(滨水新区)、商业文化宜居区功能提升、产业集聚区等工作为重点,以优化人口、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为目标,积极作为,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11月,全区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3亿元,增长100.0%,位居全市第二位,被授予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开发区,并被认定为河南省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园,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跻身河南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日前,市商务局也发来贺信,祝贺经开区对外出口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对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支撑和领跑效应渐次释放和显现。

产业支撑强健有力

2011年,经开区以“大建设、大转型、大跨越”为主题,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力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在招商引资方面,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重点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已成功签约29个,协议投资总额312亿元,洽谈跟踪项目100多个,拟投资总额近500亿元。其中 ,世界500强企业项目6个,全区500强投资项目占全省总量的近1/3。外资项目11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7个。2011年,全区32个亿元以上项目预计完成投资55亿元,21个省重点、14个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50亿元。目前,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现代物流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聚集;东风日产、海马、郑煤机、龙工、中粮、中烟、益海嘉里、旭飞、宇飞、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着力打造日产、海马汽车工业园等超百亿产业园区,培育集聚效应,预计全区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通信电子设备等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0%以上,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经开区规划控制面积86.7平方公里, 区内常住人口12万人,从业人口3万余人,农村人口5万余人,下辖3个办事处,2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

随着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经开区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先进制造业新城,既有发展壮大产业基础,肩负起“以产兴城”的产业支撑重任;同时“内城市”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引发种种“城市病”,因而还应担当起调整和优化郑州都市区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任。

2011年,经开区围绕打造“一个主体、两个载体,形成四个合理(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合),实现四个城市化(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以六项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新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交通道路建设方面:完成了《经开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经开区电力设施专项规划》、《经开区热力设施专项规划》、《经开区燃气设施专项规划》等相关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制定了经开区“二环十五放射”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107辅道以西区域道路及管网系统升级改造施工图设施以及滨水区项目及高科技工业园项目道路施工设计。道路工程实际开工建设42个项目,全长27.831公里,总投资29201万元;绿化工程实际完成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完成航海东路、第八大街及广场北路等3条道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经南五路入十八里河雨水口以及经南三路、经北四路入潮河雨水口建设,航海东路与107辅道、南三环与17辅道、经南五路与107辅道、朝凤路、经南三路等雨水积水点改造工程。

生态廊道建设方面:成立了“四港联动”大道生态廊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两侧各50米的绿化工程。潮河上游综合治理曹古寺水库除险加固、生态水系截污等工程有序推进。

合村并城方面:2011年起,计划利用5年时间,总投资122亿元,完成区内26个行政村合并,规划建成8个宜居生态社区,安置征迁居民13630户,计5万人。为优化城市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创造条件,进而有力地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建设。目前,已成立了合村并城办公室,已完成拆迁面积635亩,整理土地1595亩,明湖社区一、二期项目122.5万平方米的安排房已经竣工,安置人口2083人,梁湖、单庄等安置区试点项目已于2011年年底开工,其余部分村的合村并城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商业文化宜居区)方面: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商业文化宜居区控规阶段城市设计,并投资1573万元实施了市政设施建设和道路维修维护;开展了“五项重点工作”,新建停车位1749个,占道经营、基础设施、户外广告、架空线缆等得到整治;对航海路实行了以绿化景观提升、路面病害清理、市政设施完善为内容的整治。

滨水新区呼之欲出

作为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新城的扛鼎之作,经开区城市组团起步区——滨水新区规划建设正在积极谋划。目前,已完成滨水新区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并得到了市政府和郑州新区管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已完成22平方公里控规细则编制,2011年10月27日通过专家评审。

按照规划勾勒的蓝图,经开区将把由东四环、机场高速、经南十五路、经南十二路、经开十七大街、四港联动路、107辅道、经南八路围合成14.2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成为集居住、商业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园、滨水核心商务园、科技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生态居住区、世界500强企业生活配套区、文化中心、体育公园、演艺中心等,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承载力增强的生态宜居和高端商务中心区,总人口将达16.5万。

滨水新区计划整体开发约10.47平方公里,按照“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建设计划,预计总投资100亿元,其中滨水核心区范围土地整理投资86亿元,公建投资14亿元。

目前,在市政府和经开区的努力下,滨水新区开发有关事项正在全力推进,有望于2012年开工,2015年建成。

主要指标全市领跑

2011年1~11月,经开区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8亿元,增长107.5%;实现增加值60.3亿元,增长100%,位居全市第二位;实现销售产值261.3亿元。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主要行业拉动显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个行业实现增加值过亿元,实现增加值55.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2.3%,对全区经济拉动显赫。其中,以日产、海马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65.3亿元,实现增加值35.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11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5亿元,增长32.7%,位居全市第四位。其中宇通客车、旭飞光电、中烟等16个投资超亿元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共完成投资55.4亿元,占全部的68.8%。

幸福经开徐徐走来

2012年,区党委管委将围绕“加速产城融合,建设幸福经开区”总目标,建设一支“开拓务实,廉洁高效,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队伍,实现“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全面快速有效推进先进制造业新城建设。2012年,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

到2015年,实现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入、进出口额、利用外资等“七个倍增”,主要经济指标较之2010年实现翻番增长;通过“产业提升计划”,形成20个百亿产业集群,打造郑州都市区工业产业支撑区;通过“创新驱动工程”,打造市场化现代化的投融资平台,造就一批高端服务业和著名品牌企业及国家级研发中心,打造郑州都市区延展区和新型城市功能承载区;通过“城市提升工程”,实现经开区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建设生态和谐新城;通过“民生优先工程”,提升“幸福、平安、富裕”三大指数,建设宜业宜居幸福新城。

为实现以上目标,经开区将把2012年作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创新年”和“突破年”,按照“建设五区、打造新城”的发展思路,分步实施和组织建设商业文化宜居区、新兴产业先导区、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集聚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高端商务中心区,形成产城融合的格局;加快商业文化宜居区和滨水新区两大重点区域开发;按照市政府批准的规划调整方案,在完善政策的前提下,在商业文化宜居区(老城区)内有步骤有重点的展开转换结构工程,发展商业金融、总部经济和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建设新型城市化先导区;着力吸引知名产业投资商和运营商开发建设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重点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把滨水新区建设成新型城市化承载功能的核心区和样板区。

具体任务有:加快道路交通建设,计划投资5.3亿元,新开工市政工程34项,包括滨水新区道路、雨污水、给水、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南三环、航海东路等10余条道路绿化工程等;投资5000万元建设集环卫车辆停车、市政管理仓库以及环卫职工公寓为一体的市政环卫绿化三合一站场;投资966万元新建包括监控点400处,各配一个130万像素CCD红外球机全景监控系统,筹建完成150平方米的经开区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中心平台建设。投资300万元建设内设双车位垂直式压缩设备的垃圾中转站;加快合村并城进度;通过盘活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实施交通秩序整治等,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商业文化宜居区)功能;进一步优化教育、卫生资源配置,启动远大理想城中学、赵庄小学和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工作,加快果园路小学工程建设步伐。巩固和完善区、办事处、村三级医疗机构。完成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扩工程并投入使用,启动京航、潮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做强汽车主导产业,做优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物流业等四大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辉煌业绩渐成过去,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经开区,一个充满希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个产城融合的幸福新城区,正开足马力,扬帆起航。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