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版:2011郑州都市区践行者年度盛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首善区、示范区、先行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首善区、示范区、先行区
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
投资70亿元的中原万达广场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中原区委书记赵书贤(前排右三)、区长王东亮(前排右四)到郑州纺织产业园调研。
西流湖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自然休闲水体公园(此为效果图)
优美迷人的人居环境

中原雄起

本报记者 杨学栋 通讯员 李少锋 文/图

核心提示

2011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它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年。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郑州中心城区的中原区,这一年,不懈谋划、有序推进作为“六城十组团”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原宜居商贸城,积极助推郑州都市区建设;这一年,中原区经济社会取得喜人的成绩,呈现出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 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中原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实现全域城市化为主线,以老城区改造、常西湖新区开发和宜居商贸城建设为三大战场,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实施城市化带动、大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商圈经济、特色街区经济,改造提升房地产业,培育金融服务业,壮大商贸物流业,着力破瓶颈,着力创优势,着力促就业,着力惠民生,努力将中原区打造成郑州西部富裕、文明、生态、创新的中心城区。

中原宜居商贸城是郑州都市区“六城十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中原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领会、积极呼应、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按照“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要求,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加快运作,全面启动中原宜居商贸城建设,目前,中原宜居商贸城总体规划和“一心四区” (行政科研商务中心,纺织服装产业区、汽贸机械产业区、家居物流商贸区、生态宜居区)的产业布局基本确定,总规已完成。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原宜居商贸城将建成集生态宜居、行政商务、产业集聚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

2011年12月13日,市委书记连维良到中原区调研宜居商贸城规划建设和产业聚居区建设情况,先后察看了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罗蒙服饰生产基地、中机六院选址、恒天重工新纺机、锦艺国际轻纺城、国家棉花纺织服装质检中心等项目建设情况,对中原区组团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中原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区,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区,中原区要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强化运作、项目带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首善作用、示范作用。

12月14日上午,中原区召开全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集中学习了市委书记连维良调研中原区的重要讲话。会上,中原区委书记赵书贤和区长王东亮首先领学了讲话精神,随后每个领导都作了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连书记讲话精神谈了感受。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连书记调研中原区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原区委决定从12月16日至12月25日,在全区开展了“大学习、大排查、大讨论”活动,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讨论中原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战略战术,要求各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好本单位学习连书记重要讲话,确保原原本本地学、认认真真地学、入脑入心地学,各单位要通过学习、排查和讨论,找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中肩负的使命、发展定位,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战略、战术,以此谋划工作、推动发展。

活动开展后,中原区各单位各部门就建设“首善区、示范区、先行区”,“我们该‘怎么做、如何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学习、大排查、大讨论,全区形成了努力学习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全区上下掀起热潮

1

2

区位重要潜力巨大

优势显著得天独厚

中原区的区位重要性和特殊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遍布着众多的市直机关,是郑州市最早的建成区之一,是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和主要工业区,素有“郑州西大门”之称。市政基础设施完备,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配套齐全。辖区自然环境良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纺织印染业、机械制造业、磨料磨具业、电线电缆业等优势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原区发展正当时。有着“地利、人和”的中原区,乘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东风,伴随着“六城十组团”发展战略的出台,又拥有了难得的“天时”,迎来了快速发展壮大的好机遇、好时机,区位优势更重要、更明显。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阶段性,一个阶段必须集中精力发展一个区,举全市之力发展一个城市的新区建设,如果没有到一定阶段,四面出击,最后的结果肯定是都发展不起来。所以,过去的一些年份里,郑州市注重东部发展,带动了郑州,提升了对整个东部的辐射。现在的发展就是要靠中心城市带动,以前郑州市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带动了中部和东部,解决了位于郑州东边的中牟的发展问题。现在如果把西部带动起来,就可以把新郑、新密、登封、巩义、荥阳、上街的发展问题给解决掉。所以,如今,郑州要立足于现有市区的发展,把中原区以及二七区、高新区的一部分做强,增强西部的带动能力,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提升西部。而中原区又处于二七区和高新区的中间,区位重要性更加突出和重要。

郑州提出“六城十组团”的发展战略,凸显和增强了中原区的区位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所谓组团发展,只要扶持外围组团,自然就会带动内部组团发展。在“六城十组团”建设中,中原区周边的扇形区域内,布局了若干个外围组团,在西边的荥阳市、上街区布局了宜居健康城和宜居职教城,在北边布局了高新城,在南边布局了二七新城和新密新城,外围组团的发展,绝对能够起到提升中原区地位、提升中原区土地价值的巨大作用。所以,外围组团的拉动作用,将大大增强中原区的重要性和潜力。

有意向和已经落地的众多好项目,让中原区潜力巨大。这些项目如果尽快建成发挥效益,中原区的成长性绝对非常强,经济增长点也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中原区已有和即将提升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中原区潜力巨大。

中原区道路四通八达,辖区内有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郑州北站,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环城高速公路、环城快速路穿境而过,拉近了中原区与其它省市的“距离”。中原路往西打通到荥阳、上街,陇海路向西打通到荥阳,使中原区的交通主干道条件大大改善。中原路和西四环将与环城高速互通,出行条件的大改善,会带动中原区的大发展。

优良的人居环境,是中原区的又一大优势,辖区绿地、游园、公园、水系遍布,宜商宜业宜居。尤其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和西流湖公园的建设,将更大地改善辖区的环境。

西流湖公园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6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自然休闲水体公园。

南水北调工程中原区段,全长14.1公里,两侧是200米的绿化带,要做一个高水平的带状公园。

以上两项工程的实施,将使中原区成为名符其实的水域靓城。

3

众多优质重大项目

蓄足强劲发展后劲

眼下,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中原区的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令人振奋。中原区乘建设宜居商贸城的东风,抢抓机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

“大项目、好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增长的源头、跨越的支点。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众多优质重大项目为中原区蓄足了强劲发展后劲。”中原区委书记赵书贤说。

为了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中原区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南下北上,积极组织小分队招商;做好展会招商,重点选择一批规格高、影响大、效果好的国内外大型展会,由区领导带领相关单位和企业参加,同时选择一些经济发达、市场活跃、与中原区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地区,自主举办更为专业性的招商活动;以商招商,完善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升企业对中原区的满意度,争取每家外来投资企业都成为中原区的宣传员,引进更多企业在中原区投资兴业;完善“对外合作项目库”,开发策划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产业拉动强的大项目,定期更新、充实对外合作项目库,同时,做好招商引资信息推介和发布,连接省、市投资促进网,建立省、市、区、街道四级联 动共享的投资促进网络,全面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这些积极有效的举措,让中原区硕果累累。截至目前,中原区超亿元大项目有110个,超10亿元项目55个,预计总投资2367亿元,其中今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980亿元,超10亿元项目26个,涉及商贸物流、城建、工业、科研等多个领域。中原区形成了以投资268亿元的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大中原国际汽贸城、投资50亿元的锦艺国际轻纺城为支撑的宜居商贸城总体框架,推动宜居商贸城产业发展。

看看这些重大项目的“含金量”和“能量”:投资约268亿元的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家居产业集群;投资约100亿元的中国中部国际汽贸城将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销售、会展、服务中心;投资约50亿元的香港锦艺国际轻纺城打造集纺织服装批发、仓储物流、配套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商贸物流中心。

大项目签约落地后,开工建设、开花结果出成效是关键。为了推进项目建设,中原区开展“比投资、比进度、比干劲、比服务,看作风、看实效,抓落实”的“四比两看一落实”活动,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 方案、一抓到底”和“半月一例会、一季一观摩、半年一小结、年底一总评”的“5+4”项目推进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早日见效。同时,大力优化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中原区众多优质有潜力的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将极大增加该区的经济增长点。

4

积极实施“三大带动”战略

努力建设郑州西部中心城区

2011年,中原区转型跨越再攀新高,实现了“十二五”的精彩开局。记者翻看中原区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一组喜人的数据勾勒出了今年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的轨迹:1~11月,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亿元,增长37.4%,增速位居市内五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8亿元,增长28.5%,居市内五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5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5亿元,增长17.1%。

中原宜居商贸城建设全面启动,目前“一心四区”(行政科研商务中心,纺织服装产业区、汽贸机械产业区、家居物流商贸区、生态宜居区)的产业布局基本确定,总规已完成,一批支撑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设成果丰硕,2011年,中原区新签约超亿元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98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26个,投资70亿元的中原万达广场项目建成开业,标志着中原区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投资268亿元的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已列入省重点项目,控规得到市政府批准,拆迁普查全面启动,投资100亿元的大中原国际汽车城已签约,正在做规划等前期工作;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全面启动了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工程,加强街景市容综合整治,投入1700万元集中改造了50个三类居民楼院,投入5000万元搞好西四环绿化带建设,强力整治常西湖区域,着力整治交通秩序;民生质量持续改善,集中办好“十件实事”。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新增城镇居民就业再就业2136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73.2万元,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建成社区“两店”118家,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蔬菜直销进社区工作。

美国经济学家伯恩斯坦提出,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具备四大前提条件,一是可靠的产权制度,二是科学的思维、理性的决策,三是完善的金融服务,四是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对照这四大前提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原区将通过实施改革开放的带动战略,建立可靠的产权制度,使农民实现向市民的转变,使集体土地实现向国有土地的转变,使村委会实现向社区居委会的转变,从而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的革命,并真正实现增长农民的财产收入,最终实现中原区全域城镇化这一目标;进行科学思维和理性决策,做任何事情既要进行经济成本—经济效益的分析,又要进行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的分析;引进金融人才和金融企业,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思维;在常西湖新区建设和宜居商贸城建设中,打破只有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只有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局面,放宽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激活民间之本,使中原区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热土;通过引进大的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通过大项目起到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大项目来提升中原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城市化的战略是中原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战略举措。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立足于要破瓶颈、创优势,促就业、惠民生,努力走出一个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现有政策法律环境下,探索一条在集体土地上发展新型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城市的新路。

新思路,新发展,新跨越。

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主要市直机关所在地,产业部门相对集中,投资增长的趋势很明显,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很好,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还很多,人心思变的氛围突出。在2012年及以后几年的发展中,中原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实现全域城市化为主线,以老城区改造、常西湖新区开发和宜居商贸城建设为三大战场,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实施城市化带动、大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商圈经济、特色街区经济,改造提升房地产业,培育金融服务业,壮大商贸物流业,着力破瓶颈,着力创优势,着力促就业,着力惠民生,努力将中原区打造成郑州西部富裕、文明、生态、创新的中心城区。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不平凡的2011年已经过去,精彩的一页刚刚翻过;充满希望的2012年款款走来,期待充满生机和活力、饱含热情和激情、蕴藏巨大潜力和魅力的中原区再谱辉煌华章。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