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回眸2011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生工程润民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工程润民心
实事二:社会保障实事三:居民生活水平实事四:“畅通郑州”工程实事五:优质教育实事六:医疗卫生实事七: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实事八:保障性住房 实事九:生态建设 实事十:公共安全
孩子们正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带来的益处。图为金水区丰产路小学的新落成的教学楼。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区文化红红火火。
店主侯红是河南大学的毕业生,她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开了家属于自己的温馨饰品店。
新建一批蔬菜基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的实施让居民看病就医更便捷。
一位城市居民搬进了保障性住房,幸福写在脸上。

——2011年“十大实事”细细看

本报记者 陈 锋 文 本报摄影部 图

一个地方,只有在关注民生上取得长足进步,百姓才会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温暖。

一座城市,只有把百姓幸福作为愿景来谋划,当做责任来担当,其发展才会活力无边、生机无限。

当我们循着这样的语境,回望2011年渐行渐远的背影时,民生的温润,无疑是这一年一大亮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话,辩证地诠释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2011年,省会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经济总量接近5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但我们的发展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耀眼的数字上,更体现在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百姓灿烂的笑脸上。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全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书记连维良的话语,即是对郑州发展终极目标的探寻和回答。“十件实事”,是这一探寻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2011年我市确立的“十大实事”包括具体事项52件,内容涉及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与救助、城乡建设、交通、教育、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10个领域。截至2011年12月20日,市财政共投入“十大实事”办理资金4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支9.1亿元,增长22.6%。52件实事中51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超额完成19件,另有1件仍在加快推进。让我们细细盘点2011年的十大实事,感受省会民生改善的脉动。

实事一:就业再就业

全年计划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实际发放14.97亿元;共完成创业培训6843人、再就业培训3.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72951人,分别是目标任务的124%、113%和146%。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6万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1.7万人;帮助780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在全市就业“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劳动者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2011年10月1日起,省会全日制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分地区上涨280~380元。

实事二:社会保障

对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实施大病救助,不设起付线、不设定病种,标准由每人每年最高5000元提高到1万元;免费为全市30万城乡妇女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免费为7.6万名高风险孕妇增补了复合营养素;首次将加强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作为实事任务,全年累计排查确诊重性精神病人5449名,参与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8.6万人次。

实事三:居民生活水平

我市今年继续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全年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000亩,目前已开工14906亩,建成11469亩;按计划建成了社区便利店266家,新建了3个蔬菜批发市场和15个农贸市场,设立了23个蔬菜早市和735个流动早餐车;全年共解决了43.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了农村公路500公里,是省定任务151.5公里的3.3倍;扶贫搬迁工作计划搬迁1800户6500人,实际完成搬迁2149户8159人。“水管里有自来水,做饭用的是沼气,出门有水泥路,生病有村卫生室……”中牟县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家里有了楼房、汽车、果园,这些都是“十件实事”带来的好处。

实事四:“畅通郑州”工程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今年我市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轨道交通、京沙快速路、三环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按计划打通了市区26条支线道路;全年新建成停车场79个、停车泊位25102个,超额完成了新建1万个以上停车位的目标。全年还号召企、事业单位和家属院对外开放停车泊位37836个;继续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了完善,实现了市区主次干道信号的协调控制,新建视频监控600多处,基本实现了市区主干道无缝隙覆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开公交线路27条、调整优化线路50条,使中心城区,主干线路公交平均发车间隔为3~5分钟,市内一般不超过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车。今年市财政全额出资3.66亿元,新购置公交车500台,加上社会捐赠到位的448台,年度实际新增公交车948台;新建、改造自来水主管网50.3公里;新建供热管网37.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05万平方米,分别是原计划的3.7倍和1.5倍。

实事五:优质教育

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扎实推进,全年新增优质教育学位2.09万个,比原计划多增690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3所,比原计划多建8所,建成后预计增加小学和初中教学班1030个、学位4.7万个以上;开工建设幼儿园115所,比计划多建18所,建成后预计增加教学班1341个、学位4万个;“班班通”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班级“班班通”设施全覆盖。

实事六:医疗卫生

今年全市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对市二院、市三院、市九院、市十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等6所优质医疗机构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全年计划扩增床位2000张,实际完成2070张;新增“片医”负责制单位6个,使全市的“片医”负责制单位达到56个,可为城区316.5万名居民提供服务。

2011年12月27日,家住祭城的李大爷,惊喜地发现,郑州市儿童医院(东区)悄然耸立在面前,以后带小孙子看病再也不用往市中心跑了。

实事七: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按计划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200个,新建农家书屋750个,免费培训文化管理员1000名。开展送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免费演出戏曲(剧)1000场、电影27024场;更新、维修全民健身器材3308件。

实事八:保障性住房

今年,省政府要求我市建设保障性住房54429套,我市实际新开工55716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28307套、公共租赁住房23580套、廉租住房2856套。廉租房租赁补贴标准由每月每平方米6元提高到8元。“听说3月份就有新的廉租房了,我真盼望着赶紧搬新家。”自从2011年11月通过廉租房资格审核,家住西站路棚户区的陈新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实事九:生态建设

今年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和新植乔木50万株,并在省博物馆原址新建成绿地公园1座;生态水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常(庄)西(流)湖生态公园开工建设;新建镇、村地埋式垃圾中转站611座,为8.6万个农户实施了厕所无害化改造,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实事十:公共安全

今年为全市1920所学校食堂配备了留样柜,并多次对全市食品和药品生产及流通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整治;在二七区马寨选址新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一座,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始实施;为全市99个社区1200多个居民楼院、197个公交站点、159个游园广场、120条背街小巷安装了视频监控设施、设备,为9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安装了视频技防监控设施;今年我市大力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对全市近60万人进行了自救互助、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

宁静祥和的公园、碧波荡漾的湖水、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廉租房,水管中汩汩清水清澈甘甜,一条条平整的道路四通八达……走在郑州的街头,我们悉数着“一枝一叶总关情”件件实事,触摸并感受身边这座城市的变化,触摸并感受市民生活的改善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古人曰: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

梳理和盘点2011年十大实事,我们心中有欣喜,也有忐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十大实事完成的并非圆满无憾,我们改善民生的脚步还不能止息。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盲目的乐观可能会干扰我们前进的方向。面对新年扑面而来的阳光,我们在祝愿郑州明天更美好的同时,也将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新一年十大实事的落实,并以此期待市民的生活更幸福,保障更完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