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美不怕冷
黄居正书法
徐建勋的诗
门 王继兴  摄影
肥牛
火锅
梅花香雪烹新茶
《堕落诗》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邓华就硬着头皮,只做记录,不开口说话。

到了,还是毛泽东说话了:“邓是彭的人,但是,邓与彭有区别的。”

“但是”前定性了,“但是”后手下留情,区别对待。

军委扩大会结束,邓华回到沈阳,接受批判斗争。翌年5月,调任四川省副省长,主管农业机械工作。

1965年10月底,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来到邓华家,告诉他彭德怀将来四川工作,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彭总可以工作了,这自然是个好消息、好兆头。可邓华立即表白:为了避免出现复杂局面,还是把我调开为好。请将我的想法转报中央。

3年前的6月,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曾来过一次,提到这年4月27日中央发出的《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说:你对给你的处分有什么意见、要求,可以谈谈,我们替你向中央反映。

对邓华的处分,只是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口头宣布,没有任何文字资料。邓华决定给中央写个报告,在肯定自己犯有“错误”的前提下,希望中央给一个正式的书面结论。

反复修改,反复琢磨,就想起四川有人参加庐山会议回来,把彭德怀的《意见书》给厅局长们看,让讨论,几乎都说好,结果这些人几乎都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他是跟彭总绑在一起的,彭案不翻,邓案休想。而彭案是不可能轻易翻的,自己上书中央,那不是只能惹麻烦吗?

1963年调整工资,规定比例40%。同住一院的省领导及秘书、司机、警卫员、炊事员等等,全都升级满堂红,唯独邓华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也没沾边。株连竟至如此。邓华怒不可遏,找到有关负责人,说:按比例,他们中起码应有两个人升级。他们都是组织派来的,都是很有前途的年轻人,我犯了错误,他们也要跟着我倒霉吗?

而今,彭总也来到了这座城市,却是咫尺天涯。

彭德怀偶然知道邓华也在成都,就在前卫街44号,离他居住的永兴巷7号,不过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一天傍晚,他和警卫参谋走到邓华家门口,寻思片刻,又转身走了。

邓华从一位转业军官口中,得知彭总住处。也是一个傍晚,他和夫人李玉芝朝那里走去。远远地看到门口的灯光,脚步就有些挪不动了……

军职简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4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12军连长、营长兼政委,红4军3纵8支队政委、12师35团政委、11师政委,红一军团2师政委,1师师长、2师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14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又是政工干部

刘亚楼,中等个头,英俊潇洒,精明干练,性格火烈。任空军司令员时,人称“雷公爷”。

1910年生于福建武平县桃澜区湘店乡大洋泉村,1927年冬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入党并参加红军,不久即到红4军随营学校学习。

丁盛被送去公略学校读书,除了培养,还带种扫盲性质,刘亚楼就是明摆着的深造了。他读过两年私塾,又读小学、中学,之后又当教师——前面说过,那个年代,在红军中这就算大知识分子了。

当时称作“红校”的随营学校,140多名学员分作3个区队,刘亚楼被分在2区队,任5小队副小队长。有个学员陈志刚,鼾声打雷似的,吵得大家睡不好,他就硬挺着,每天晚上等大家都睡着了再睡。有时晚上再轮班岗,上课就打瞌睡,有时还打起呼噜。教员火了,一巴掌抡起来,就被一只手在半空中抓住了。

刘亚楼说:革命队伍,官兵平等,不许打人。

当时一些军官军阀习气,打骂士兵。那时读私塾要挨打,学徒要挨打,当兵更是家常便饭,“马鞭子下出好兵”,“三句好话不如一个巴掌”。而这教员既是长官,又是先生,自然更是神圣不可侵犯。虽然这时古田会议已经召开了,反对极端民主化,反对打骂士兵,废止肉刑,可即便会议决议传达下来了,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呀。

教员怒不可遏,喝令:放手!

刘亚楼道:放手可以,不许打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