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医学圣殿”托举郑州“龙头”大院
郑州至新郑快速通道改建工程正加快推进
“龙抬头”2011郑州都市区
践行者年度盛典颁奖特刊
郑州加大力度推进重点工程
金水计生服务
成功创“国优”
郑州代表团审议
《政府工作报告》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敬畏文化学习文化振兴
文化服务文化”座谈会召开
1229航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医学圣殿”托举郑州“龙头”大院
——写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揭牌之际

人民日报记者 戴 鹏 新华社记者 闻有成

未必波澜壮阔,却已润物无声。年初岁末,在时空的坐标上,在郑州历史的年轮中,诞生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获准落户在郑州市唯一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揭牌啦!

激动人心的时刻,镌刻光彩的时刻。这一历史性的创举,为郑州卫生事业发展史书写出辉煌的一页,也为领唱郑州新医改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州的“龙头”大医院昂起来啦!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犹如一股冬日的暖流,也深深温暖着郑州市人民的心。

隆冬时节,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处处洋溢着创新的热潮和发展的活力,舞动着三甲大院的精气神,描绘郑州民生健康的绚丽画卷。

追溯其新一轮医改发展轨迹,在郑州“龙头”大院崛起的郑州医疗新高地就在眼前。

依托“医学圣殿”

甩掉“成长烦恼”

记者再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采访,这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和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发展,同其他医院一样,这个郑州唯一的三甲大院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2009年年底,郝义彬出任院长,他率领的郑州“龙头”医院在新医改的大舞台上,如何飞身一跃?在逆风飞扬的追赶中,如何乘势而上?在条件各异的竞争里,如何百舸争流?

医院在思考,医院在探索,医院上下心齐、气顺、劲头足了。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郑州市卫生局长顾建钦的重视下,医院视野宽、思路正,工作实、力度大,坚决不玩“概念医院”,捧出了学科发展、医院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新的蜕变成果。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护理质量、业务增长又一次站到跨越发展的起点上。

善弈者谋势。

郑州市中心医院开始向河南省“医学圣殿”攀亲,并积极申请命名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在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的申请后,郑州大学有关部门,多次组团进行深入考察评估后,对医院的规模和实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这个郑州市“国家队”成为合作的不二之选。郑州大学党委会研究通过,最终获准该医院成为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接受采访时说,郑州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附属医院后,郑州大学作为河南医疗卫生行业重要“集团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郑州市卫生局长顾建钦说,医院与郑州大学这个我省医学教育最大的高等学府合作后,可实现高新技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多地承担危重疑难病的诊治,联合开展高新技术攻关,使医院突出的专业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

给生命科学研究

接上肥沃的“土壤”

2010年的秋夜。郝义彬陷入深思:新千年的钟声敲响之后,20世纪以来已经获得极大发展的人类医学,但多数还仅仅是实验室的数据,离造福人类尚有很大差距。以肿瘤为例,从1975年到2005年这30年间,肿瘤的总体死亡率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郝义彬渐渐悟出,医院要从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壮大,把大学的医疗研究成果与医院的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让高科技医疗成果接医院临床的地气,这应成中心医院科学发展的最佳路径。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研究课题和成果越来越多,但临床转化率却不到10%。在此背景下,大学医学研究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是一道难题。

郝义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医学脉搏跳动的轨迹——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科研创新与临床诊治的深度融合、有机互动,把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成果,加快转变为医疗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并以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双方智慧不谋而合。不久他们即合作开展肿瘤生物治疗,患者疗效显著。使医院成为科研技术转化基地后,迅速提升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去年,中心医院主办了臭氧、院感控制等国际学术会议。医院被河南省博士管理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副院长赵宏、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王润青被评为“河南省十大科技医疗学科领军人物”,耳鼻喉科主任李玉杰被评为“河南省科技领军人物”。 共发表论文国家级核心期刊 169篇。有多项成果在郑州市科研立项,并获科技成果奖。

绽放生机的郑州

全科医生培养摇篮

缺!缺!缺!中国全科医生,实在太少了。

记者调研到,从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缺全科医生。

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也就是说届时将需要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

记者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采访到,院长郝义彬再一次抓住了这一巨大的市场,他们依托郑州大学的教学优势,凭借自己不断增强的实力,摘得了郑州市唯一一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的金字招牌。为郑州卫生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添上又一个注脚。

据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占营介绍,经河南省卫生厅认定,该院为郑州市独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每年将承担660人的全科医师培养任务。

记者看到一组来自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建设的镜头格外亮眼夺目:现代化电子图书阅览中心,教学手术室配有闭路电视系统,方便学员观摩手术。医院多个科室配备手提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微型摄像机,这些现代信息传播媒体,已经成为医院临床医生用于教学和学术交流不可缺少的帮手,独立制作和教学片图文并茂,形象逼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