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少林拳进课堂”调查
郑州2011年度关键词大盘点(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少林拳进课堂”调查
百花齐放
少林拳“武动”校园成效显著
少林拳“升级”更新打造特质
少林拳“助力”中原

本报记者 王微晶 陈 凯

核心提示

为进一步培育少林武术品牌,打造体育拳头产品,扩大少林武术活动项目的广泛开展,郑州市从2005年起开展了“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楷模学校”已经达到了301所,人数达数十万人。随着“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此活动也将进一步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提升中原特质文化的内涵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教结合

少林拳从“娃娃”抓起

20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少林武术一夜之间天下闻名。少林拳是郑州的特有拳种,是中原文化的品牌代表,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誉。在郑州辖属的登封市,大大小小的武校达50多所,习武人数常年保持在5万人左右,人员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而郑州本地人在武校学习的比例却很低,如何更好地弘扬少林武术,把这一中原和郑州的武术文化品牌打造好,成了摆在郑州市政府面前的一项课题。

从娃娃抓起,让少林拳走进课堂,让郑州市所有的小学以练习少林武术为载体,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优秀的中华武术成为郑州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

2006年年底,经过一大批专家近一年的紧张工作后,一套包含有30个动作的简化少林拳套路完成了。经过两次专家评审会,最终确定了有28个武术套路动作的简化少林拳。这套拳是根据少林武术拳术套路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洪拳、小洪拳、昭阳拳、炮拳、太祖长拳、梅花拳、罗汉拳、长护心意门拳、通背拳等套路创编而成,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少林拳的风格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和初学者习练。

为保证“少林拳进课堂活动”落到实处,郑州市体育局和郑州市教育局通力合作。郑州市体育局投资几十万元,由郑州市武术协会创编、登封市体育局协编的简化少林拳及少林武术操教学挂图和配套的教学光盘3000套,同时发放到所属学校,使少林拳进课堂有了教材。为使学生对少林拳和少林武术操能学得快、学得会、学得好,郑州市体育局组织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先期培训,先后分两期在12个教学点上对1000余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郑州市教育局则结合各学校教学进度适时进行检查,并将“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考评内容,要求各学校教师一线指导,跟班作业,与学生一起同学同训。

就这样,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少林拳进课堂”变成了现实。

百花齐放

少林拳“武动”校园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每天上午的大课间一到,伴随着刚劲有力的歌曲,金水区纬三路小学的同学们便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行如流水一般有序进入操场,拉好架势,开始习练简化少林拳,场面甚是壮观。

有意思的是,与有的学校学生一哄而入涌入操场不同,纬三路小学大课间的入场式非常有秩序,该校按照不同年级从操场四个方向入场,每支队伍都像流水一般呈“S型”前进,退场亦是如此。虽然该校大课间期间习练简化少林拳的学生有2000多人,但有了如此新颖的进场和退场方式,不但丰富了简化少林拳演练的内容,而且也使得秩序更加井然。

“以前我们也没有这样‘流水’似的进退场式。不过随着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的推广开展,我校的体育老师经过钻研摸索,创造出了这样的进退场式。这样一来不但让队伍更加整齐,而且也减少了学生们磕碰的危险,更重要的是这种进退场式与简化少林拳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更具韵味。”纬三路小学副校长马朝辉笑着对记者说。

看,一队学生伴着黄河号子鱼贯而入,像黄河之水百折不回,奔向远方;一会儿这支队伍又变化成“渭河”和“泾河”,演绎这两大黄河支流互不相容的奇特景象;随后,“洛书”与“河图”的图案也被这支队伍精彩演绎;最后,这支队伍又把“一艘巨轮”和“一轮红日”呈现在记者面前,诠释着东三小学不畏艰险劈波斩浪,迎风起航。这是记者在管城回族区东三马路小学看到的精彩一幕。该校在习练简化少林拳前,将“九曲黄河”、“泾渭分明”、“河图洛书”和“东三腾飞”四个篇章编排为开场白,让同学们在接触武术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东三马路小学读五年级的赵树在向记者描述起习练简化少林拳的感受时非常开心,“原来我以为武术就是舞枪弄棒,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武术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来历的,这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学校还把中原特有的文化加入到简化少林拳的习练中,不但增加了我们的兴趣,而且还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中原特有的文化也有所了解。”

纬三路小学也好,东三马路小学也罢,这两所学校只是我市诸多小学中的代表,其实我市像他们一样把“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学校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学校专门给习练简化少林拳(操)配制了音乐,有的学校还开办了“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的手抄报,有的学校内部还经常组织自己的简化少林拳(操)比赛……

正所谓是百花齐放,现如今的“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已经不像刚开始阶段仅仅限于习练简化少林拳(操),我市各小学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把此活动的形式开展的更加多样。

成效显著

少林拳“升级”更新

著名导演李安曾说过,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所以他拍了《卧虎藏龙》。而现在少林拳进了课堂让孩子们的武侠梦更近了,变得清晰而真实了。

“少林拳进了课堂”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害怕孩子们学了武术特别是男孩子会变得更调皮,甚至还有媒体提出“少林拳进课堂”会不会引发校园暴力。事实证明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少林拳进课堂”不但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的内容,学生们习练的积极性也异常高涨。简化少林拳选取的只是少林武术中一些经典的武术动作,比如二郎担山,比如织女盘线,既蕴涵有深厚的传统武术内涵,更多的是对身体的一种锻炼方式,是增加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方法,基本不涉及技击的内容。

孩子们学了武术,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懂得了礼让,也更加有礼貌了。这是一些原本对简化少林拳存有“戒心”的家长现在共同的心声。“我家小孩以前很不讲礼貌,我这做家长的费尽周折教育也进展不大,孩子习练简化少林拳后,我更担心他会更‘野’,但没想到的是,我家小孩自从练上简化少林拳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也开朗了,变得很有礼貌,其他陋习也没有了。真是很感谢简化少林拳啊!”一位学生家长李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我市广大小学生通过习练简化少林拳和少林武术操对少林武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对少林武术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使优秀的武术文化后继有人;很多学校把简化少林拳、少林武术操及广播体操、自编操一起作为大课间的内容,使学生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广大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简化少林拳和武术操的习练,孩子们在身体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上都得到提高,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胖子、小眼镜的数量;“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少林拳,有利于远离网吧、网络游戏等,并通过武德的教育加强学生自觉自律的自我约束力。可以说,“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郑州市开展了“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楷模学校”争创活动。经过3年的努力,截至今年年底,我市创建的“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楷模学校”达到了301所。对此,负责检查“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之一的郑州市体育局赵俊峰副局长满心欢喜,“现在再到各个学校检查‘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开展情况也好,验收‘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楷模学校’是否达标也好,可以说‘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在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此项活动比以往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有讲头,有看头,有学头,富有新意。”

如果说创建“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楷模学校”是我市“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内容一次创新的话,那么“少林拳进课堂”活动以后还将不断升级更新。对此,郑州市体育局李庆山局长透露说:“一是我们将组织‘少林拳进课堂’系列比赛活动。开展操(拳)展示赛、交流赛,举办少林拳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丰富少林拳进课堂的内容;二是创编第二套少林拳、操教材。现在使用的这套拳操已有6年,在动作和配乐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一套新编的少林拳和武术操;三是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每年创建一定数量的‘武术特色学校’。对那些武术活动开展经常、形式多样、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校评定为‘武术特色学校’,进一步推进全市小学‘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打造特质

少林拳“助力”中原

2010年9月1日,为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和健身作用,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这标志着武术迈开了进入全国中小学的步伐。而郑州的武术进课堂工作,已在全市开展了5年并已取得明显成绩。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家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说,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作用,是一般体育运动无法替代的。

今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说明,中原经济区要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另外,要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文化遗存集聚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根文化、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商业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培育和打造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少林拳进课堂”活动是丰富少林功夫这一“功夫文化”的有力手段,也是中原的特质文化。

谈及“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时,郑州市刘东副市长颇具感触地说:“少林功夫不仅是郑州独有的传统武学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通过‘少林拳进课堂活动’,可以把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我们下一辈的脑海中,并使之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光大。‘少林拳进课堂活动’不仅是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离不开弘扬民族文化。打好我市‘少林武术’这张特有的‘名片’大有可为,这必将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