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新郑市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
图片新闻
这群老人真乐呵
郭店的工业强镇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谈社会管理创新之
新郑市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
特殊群体安置帮教的运行模式

本报记者 李佳浩 高凯 通讯员 王霖

加强和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是促进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手段。新郑市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立足于对此类人群的服务,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对刑释解教人员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对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特殊群体帮教格局的构成

除了设立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调领导小组,还在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安置帮教组织共334个,形成遍布全市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其中市级帮教组织1个,乡镇级帮教组织15个,村级帮教组织318个,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共计1051人,安置帮教人员由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调解、治保等组织的人员组成。市、乡、村(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的形成,为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组织基础。

2011年1月至今,新郑市共有刑释解教人员242人,其中刑释人员219人,解教人员23人。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水平居多,年龄结构集中在25~55岁之间。全市刑释解教人员中所有人员落实帮教措施,帮教率达100 %,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为了能使刑释解教人员学会一技之长,该市于2011年2月设立安置帮教基地,成立安置帮教服务中心,内设帮扶教育工作站、法制宣传室、心理咨询站、社区矫正室、特殊群体宿舍,工作人员由司法局派驻。同时,联系新郑华润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安置帮教实体,对符合安置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优先推荐到这些企业就业。

帮教服务中心以刑释解教人员及其亲属为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矫正、法律宣传及技术培训,同时,帮教中心为特殊人群准备了临时宿舍,为“三无”人员进行过渡性帮扶。自帮教中心成立以来,已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三次,110人接受培训,培训率达65%;推荐安排就业91人,就业率达82%。

帮教服务中心通过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对服刑在教人员信息及时核实、掌控。了解全市所有服刑在教人员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每月底将全市上个月的人员信息进行核实整理,并同时将信息核实情况提交至郑州市司法局,做到信息核查率100%。接到监所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通知书后,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录入信息库,在3天内做好接受准备工作,5天内制定好帮教计划。

采取市、乡、村三级帮教制度,层层落实任务以及责任,形成直线式管理,对帮教对象做到“五必访”、“五谈心”。即婚丧嫁娶必访、有病时必访、家庭闹纠纷时必访、天灾人祸时必访、回归当天必访;犯了错误时谈心、遇到挫折时谈心、思想有疙瘩时谈心、情绪反复时谈心、重点帮教对象重点谈心。

提前介入,做好帮教工作,与狱所联系,通过人访和书信来往开展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

该市帮教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到新郑市监狱与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对新郑籍的服刑在教人员进行帮扶,为他们送去衣物及法律书籍。还通过书信来往,鼓励新郑籍服刑在教人员积极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并在全市大力开展“一帮一”活动,即一名帮教干部(基层干警)寻找一名刑释解教人员结为帮教对子,做到“三帮”,即帮助其思想转化,帮助其技能培训,帮助其推荐就业。

通过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有心理问题的回归人员把心灵上的包袱卸掉了,有的抛掉了自杀的念头,有的放弃了对他人进行人身伤害的恶念,有的鼓起了重生的勇气;没有技能的回归人员经过推荐,免费学到了驾驶、电脑、气焊等一技之长,成了掌握自己生活的舵手;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回归人员有了临时过渡的安置场所,解除了其后顾之忧;法制宣传室让他们有了学法的课堂,学法懂法用法让他们逐步摘掉了法盲的帽子。

新郑市坚持不懈地建立和完善“出来有人接、接回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政策有保障”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开创出 “全方位管理、全方位覆盖、全方位保障”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