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 桥 生活 随笔 又在网上看到了《艺术人生》朱军采访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一期节目。斯人已去,但音容犹在。一晃,常香玉离开我们好多年了,她把一生献给了豫剧事业,信奉“戏比天大”,是一位用生命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人民艺术家。 作为今天的年轻一代,我原本对戏曲不太感兴趣,除了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听过小香玉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选段外,对豫剧几乎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常香玉带病和女儿们被请到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我才从老人家的戏剧人生的坎坷道路、爱国爱民的德艺双馨中感受到一个人民艺术家、一个可亲可爱的母亲形象。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关注常香玉、关注豫剧。 “戏比天大”、“谁说女子不如男”,常香玉如是说,如是演,如是做。她的一生在戏中度过,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兼学花旦、小花、武生诸行当。10岁登台,主演旦角,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开创了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伤病不能演出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改革,从抗美援朝,到非典肆虐,这位豫剧大师都表现出了非凡的爱国爱民情怀。常香玉的一生是对豫剧艺术不断追求的一生,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虽是一个女子,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身为女子的她照样成就了男人也不一定成就的事业,这样一位爱国戏剧家,怎能不让人深深仰慕,她的辞世,怎不让人泪流双颊,深深怀念?所以四年前的六一节,当我在互联网上得知常香玉与世长辞、并看到有关她生平、艺术、爱国情结沸沸扬扬的消息的时候,一个慈祥老人的离世突然刺痛我年轻的心脏,那个夜晚,我几乎读遍所有网民的发表意见和怀念文章,从大家深情的悼念中,充分证明,常香玉是中国文艺界的楷模,她的艺术人生感动了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 大师虽然远去了,但她留下的《花木兰》还是那样动听,《拷红》、《断桥》、《破洪州》、现代《红灯记》的韵律还是那样优美。我希望在西方大片、电视肥皂剧和流行音乐风行中国的今天,我们多关注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起码不要忘记为这些艺术瑰宝贡献她们一生的像常香玉一样的艺术家们,不仅仅因为她们精湛的表演艺术,还有感动中国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我们忘不了像常香玉一样的艺术家们。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