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硕果盈枝满庭芳
蔬菜大棚春意浓
寒冬慰问送温暖 殷切关怀显真情
豫剧《轩辕大帝》成功首演
新郑年度综合
考核工作启动
实事 办到百姓心坎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镜头一:
实事 办到百姓心坎上

本报记者 冯伟尉 边艳 王喆

节前探民生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2011年,新郑市委、市政府倾力改善民生,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紧紧围绕“十个所有惠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丰硕成果。在新春来临之际,本报推出“节前探民生”系列报道,以镜头的形式再现新郑百姓的幸福生活。

片医负责制 看病有保障

在新郑市郭店镇三十里铺村有一位73岁老人刘爱莲,因患有高血压经常感觉头晕目眩,但是行动不便又不能总去医院,能不能及时就医成了老人生活中的一道难题。

这个时候,“片医”冯桂红赶到了老人家中,为老人量血压、开药,并指导她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这不,“片医”冯桂红又来给老人做体检了。她一边认真检查,一边亲切地询问老人近况:“最近感觉好些没?头晕目眩的毛病有没有轻一些?还有哪里感觉不舒服?”

听到这些关怀的话语,老人感动得连连点头:“冯医生时不时地来给我做检查,真是给我提供了方便。‘片医’就是好啊!”

新闻链接:2011年,新郑市在城乡推行片医制度,成立了315个片医小组,组建了871人的片医团队,为61.1万多名城乡居民普遍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以上,初步实现了“健康档案有人建、预防保健有人管、小病能够及时看、大病帮着转医院”。

镜头二:

创业政策好 走上致富路

新郑西关同源路某家轮胎店,25岁的小伙子杜正佳是这家店的店主。由于他手艺好,来店里补修轮胎的人很多。但因为资金不足,店里的货不能储备得很全,大大影响了店里的生意。

正当小杜发愁时,新郑市推出的创业优惠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申请到了无息贷款。拿着这些钱,我进一步扩大了店铺的规模,补充了货源,现在平均一个月就能收入8000元呢。”采访中,小杜告诉记者,他还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创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修理技术。

新闻链接:2011年,新郑市大力实施“双免”工程,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努力推动以创业促就业。目前,全市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317个。

镜头三:

一份养老金 幸福过晚年

近日,记者走进翟大爷家,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老两口正忙着蒸馒头,一笼刚出锅的馒头还冒着热气……

今年81岁的翟大爷是退休教师,月月有养老金。这几年,养老金不断在增长,翟大爷的日子也越过越滋润。

翟大爷的老伴今年80岁,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011年,通过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她也拿到了每月三百多元的养老金。从没拿过“工资”的老人开心不已。

距离龙年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老两口已开始置办年货了。“现在我们收入增多了,能自己置办的东西都自己置办好了,不用儿女们操心了。”翟大爷美滋滋地说,“过完年,我和老伴还准备拿着养老金出去旅游呢。”

新闻链接:2011年,新郑市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共有34万人参保,7.4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老人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