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影像 上一版3
山乡信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乡信使
行走在山间邮路上。
把邮包搬上车,准备出班。
出班前检查交通工具,是每天必做的事。
邮件准时送到客户手中,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山村“最美信使”。
山路结冰,和摩托车捆绑摔跤是司空见惯的事。
客户不在家,只好电话预约再投。
每周休息一天,回到家里,帮妻子做点家务活。
离家十几里路,忙起来顾不上回家,自己就在所里的小厨房里起灶做饭。
夕阳西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身体有点累,但心情很舒畅。
夜深人静,伏案写一天的心得是他工作二十年来养成的习惯。

信使

本报记者 李伟彬 陈扬 高凯 边艳

通讯员 宋丽霞 刘铭 王刘波 文/图

二十年寒霜酷暑,二十年风雨无阻,在具茨山崎岖的山路上,投递工作一做就是二十年,绿色的交通工具、绿色的工作服、绿色的邮包,在逶迤山道上,在苍茫大山中,就像一幅绿意盎然的画,而这画中的主角,便是新郑市邮政局千户寨邮政所投递员贾振中。

从刚开始的150元、180元、260元到如今的2000多元,相比于每月工作不少于26天、每天户外工作时间超过6个小时、服务100多个自然村、日均奔走90公里的他,确实不算多,但是每天笑口常开的他,乐观开朗,干劲儿十足。贾振中所负责的千户寨邮政所业务收入从刚开始的每年几千元增长到2011年的30多万元,最多时年增幅达到2000%,人缘好、工作敬业的贾振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回首往事,也感欣慰,虽然成绩不足以自满,但单位的肯定和认可却让人自豪。贾振中总结“自己”三个“第一”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第一批承包农村支局(所)的人、第一批由劳务工转为聘用工的优秀员工、第一批实现晋级的支局(所)……其实他还有很多值得自豪的荣誉:市局先进个人、优秀员工、优秀投递员……

回首往事,也有憾事。父亲得帕金森综合征瘫痪在床后的5年,是由大哥、二哥照料的,由于工作使然,无法陪伴在床,引为一生憾事。可是之前的多年,父亲都是和贾振中住在一起的。

忘不了,除夕之夜,大雪封山,雪厚到自行车无法骑行,只能背着回来。在投递工作中,越是新年临近,山中的信件更多,贾振中面对妻女时的歉意,几乎每个除夕都会上演……

忘不了,倚门望眼欲穿的期盼,那是苗家沟村的高阳坤和老伴两位老人在等待住在新疆的女儿寄来的哪怕只言片语。每次,贾振中总是第一时间把寄来的钱物送到,每次路过,他也总是带点东西,进家聊会儿,这习惯一直持续到两位老人相继去世。

家住柿树行村的苏国治说,投递员工作很单调,一天往返很辛苦,每到饭点儿,村里人都希望振中来自己家吃饭……

史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史红立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个绿色的身影在大山与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永恒的桥梁!

酸甜苦辣咸,五味寸心知,但在他人眼中,这个送信人的背囊里,背着的不仅仅是信,还有爱;在他匆忙的脚步里,不仅有责任,还有做人的良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