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季度城区开测PM2.5
3岁娃瓜子卡喉窒息
王三乐自掏腰包关爱下一代
会展中心免费领白菜
捡拾身份证
巡防寄失主
道路拓宽线杆未移
市民通行诸多不便
秦庄村依旧脏乱差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三乐自掏腰包关爱下一代

本报记者 裴其娟

巩义市西村镇罗口村人王三乐,从一个皮肤科医生成功“转型”为村关工委副主任,几十年来,他坚持“人生自古谁不老,办点好事留人间”的人生信条,谱写了一曲关心下一代的赞歌。

王三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上初一时,因家境贫困交不起两元学费而辍学。但辍学不辍志,当他看到不少乡亲们患皮肤病而备受折磨时,决心学医,给乡亲们解除病痛之苦。他把家中仅有的钱攒起来,又求亲戚告朋友筹够买书的钱,步行四十里到回郭镇书店买回《医宗金鉴》,踏上了自学成材之路。当时是大集体,上工和开会之余,他常常一头埋进书里,重要内容写成字条装在口袋里,有空就拿出来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后来创建了自己的皮肤科诊所,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万名患者解除了“皮肉之苦”。1998年12月,他的诊所被巩义市卫生局评为“中医特色专科”。

诊所顺风顺水之际,王三乐却不顾亲友的反对,加入了刚刚成立的罗口村关工委,并担任常务副主任。他认为,罗口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学校,学校的希望在孩子。只有孩子们都成材,罗口村的明天才有希望。自己辍学的痛苦仍历历在目,他发誓,这一幕决不能在罗口村的孩子们身上重演。

关心下一代工作吃苦、贴钱、不讨好,但王三乐却干得有声有色。他先是带领一班老伙计们,筹资38万元建成了罗口小学教学楼,解决了300名孩子的上学问题。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进驻罗口初中,使只有36名学生、7名教师、面临停办的初中扩大到360名学生、20余名教师,跨进了西村镇的先进行列。为了倡树良好的校风,他还捐款1000元办起“校园之声”广播站,动员社会捐款建成了办公室、壁报长廊、图书馆,做双差生的转化工作。为了使家庭教育发挥更大作用,他和老伙计们创办了罗口家长学校,通过各类讲座,自费举办发行《罗口家教》小报,使学生家长更新了家教观念和家教方法,在教育学生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驾驭的。为了使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王三乐购买了《中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康熙字典》等工具书,每年自费上千元订阅《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关心下一代报》、《中华家教》、《家长》等报刊,现在家中存书已达2000余册。他不仅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还把书借给关工委成员、学生家长们学习。见到好的资料,他就自费复印后分给大家。

在王三乐的努力下,罗口村的家长学校连年来受到巩义市、郑州市、河南省的嘉奖,他本人被评为“优秀家教教师”、巩义市十大新闻人物、巩义市、郑州市文明市民、十佳标兵、“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等。

近期,年近八旬的王三乐把自己多年来在家教方面的经验、心得编印成了一本小册子——《晨露丝雨》,并自费印刷600余份,向学生和家长赠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