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迁移环境灾害是以邻为壑思维
善待摆摊老人是践行好的价值观
春节恐归族背后的“伪道德规则”
“弹性退休制”如何体现公平
孩子问题
回家过年不是“文化苦旅”
新的一年 国人有哪些期盼
靠什么凝聚改革信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靠什么凝聚改革信心

据报道,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中央级公费医疗计划明年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此前,北京已完成各区县以及市级公务员的公费医疗改革,涉及约33万人的中央级公费医疗成为下一步改革目标,北京市相关部门今年将启动方案设计工作,明年计划正式启动改革。

曾有报道说,自1998年启动公费医疗改革以来,全国已有90%左右的省份将公费医疗制度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如果确实如此,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则明显滞后。这显示出医疗改革在行政级别方面的渐进性,级别越低的改得越早,在全国是地方级往往先于中央级,在地方是县区往往先于市级。在所涉人群方面,改革同样显示出渐进性,很长时间里,中国医保呈现出一种二元格局,公务人员享受公费医疗,其他社会成员则参与社会医保。

中央级公费医疗怎么改,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从北京市的公费医疗改革来看,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后,还可以享受财政补贴,这是其他人无从享受的。也就是说,即便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公务人员仍受到特殊对待,公平性成为问题。

公费医疗改革,可以看做是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渐进性是中国改革的突出特征,空间上是先局部试点后全国推广,选择上是先易后难。难易如何判定呢?从医疗改革这一社会领域改革来看,公务员群体的改革,显然被认为难于其他社会成员的改革,或者说,难易程度的判定,某种程度上与改革对象与权力的距离成正比对应关系。公务人员以及社会事业领域的精英分子,离权力更近,社会影响力更大,掌握更多社会资源,因此涉及他们的改革,往往阻力更大。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推进更加艰难,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改革作为利益调整,已经指向权力群体自身的利益,权力自身的改革问题已经无可回避。这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动力不足,由此引起的社会不公问题也被诟病已久。

目前,地方改革步伐普遍放缓。经济领域由下至上的改革推进,曾构成改革最初的图景,而当改革涉及权力自身,在中国现行政治结构下,地方基层推进改革的空间和资源其实已经不多,需要由上至下进行,权力级别越高越要起到表率作用。从公费医疗改革一例来看,中央级公费医疗几成“最后堡垒”,令人担忧。

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要继续靠渐进式改革而不是靠其他方式,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共识。必须通过大力推进改革,来维护改革声誉,凝聚改革信心,增进改革动力。一方面,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各自推进到了什么程度,相互关系如何,应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那些事关权力自身的改革,尤其需要取得更明显的进展。刘 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