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2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助推发展建真言
服务民生献良策
提升市家庭服务
网络中心效能
加快动漫发展
传播中原文化
从源头入手
保食品安全
相关部门协作
共保校车安全
公民代表
建言发展 献计民生
场内场外皆有新意
市政协举行
委员联欢会
zzlhdx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场内场外皆有新意

场内场外皆有新意

点点滴滴总关情,两会处处有新意。在昨日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靠着新闻敏感,记者还真捕捉到场内场外、会上会下的一些传神“细节”——

进城务工者,走进会场听“两会”。在开幕式旁听席上,记者看到,身穿制服的两位“稀客”成为会场内闪烁的亮点。其中,陈传军就是第一次旁听“两会”的进城务工人员代表。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他用百姓语言道出此中感受:“进城农民工,也是主人公呀,俺咋也没想到郑州市召开人大、政协‘两会’邀请我们来参加,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说明政府没有把我们当外人。作为这座城市中的一员,理应为社会平稳与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者连线市委、市政府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负责人。他介绍说,去年,4位网友旁听“两会”被评选为2011年郑州“十大网事”之首。今年又新增两位进城务工人员代表旁听“两会”,使旁听人数增加为6人。旨在进一步拓宽市民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两会”开放度。

就连一些烟民代表也因“细枝末节”的规定而“被感受”:原先青少年宫大礼堂外的走廊是抽烟区,今年不行了,这个抽烟区被取消了,并有服务员专门劝阻。这一小中见大的刚性规定立竿见影,整个一上午的开幕式,会风和效率真真正正地双提高了。

“这个报告耐听、好懂、易记,讲成绩既到位又不越位,恰到好处;讲问题坦诚相见而不是遮遮掩掩,你看连‘严峻’、‘突出’、薄弱’这些扎眼的词语都用上了。”在青少年宫广场上,记者与一位熟知的代表攀谈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时,他脱口而出,直抒胸臆。 本报记者 党贺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