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12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郑州都市区 需要你我共参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郑州都市区 需要你我共参与
——访市人大代表褚玉红

教育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

本报记者 王娟 文 陈靖 图

“报告中提出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深化学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昨日,市人大代表、朝凤路小学校长褚玉红在接受采访时,历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亮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褚玉红说,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郑州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已经具备了较为良好的基础,深化学区制改革,推进多样化特色办学模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真正破解入学难、入园难、大班额这一问题?褚玉红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建园、建校的步伐。另一方面,要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把教育经费向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倾斜,让现有的名师流动起来,才能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智能郑州”打造优质平台

——访市人大代表殷勇杰

本报记者 汪辉 文 陈靖 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展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建设,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这对于我们无益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昨日,市人大代表、河南移动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殷勇杰在接受采访时说。

作为郑州市信息化建设的骨干企业,在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提升“智能郑州”信息化发展水平上,郑州移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殷勇杰表示,围绕郑州市委、市政府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发展思路,郑州移动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移动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和郑州市无线城市建设步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优质的信息化平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信息生活水平。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丰富应用内容,强化服务水平,为郑州市企事业单位及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无限移动应用服务,把郑州建设成为各类信息终端宽带化、无线化、智能化接入方便,信息高度融合共享的信息化城市。”对发展前景,殷勇杰充满了信心。

未来黄河滨河园一派大好风光

——访市人大代表雒国栋

本报记者 成燕 文 陈靖 图

“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黄河滨河公园具有涵养生态、保护环境、提升郑州文化旅游品位的独特作用。作为该公园规划编制牵头单位,我们正在高效推进相关工作。该公园建成后,海内外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厚重的黄河文化,体验壮美的大河风光。”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郑州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雒国栋信心十足。

雒国栋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代表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建设黄河滨河公园将进一步提升郑州都市区景观档次,构筑集观光、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精品旅游休闲产业带,填补中原地区大黄河旅游空白。同时还可与郑东新区CBD等新型都市旅游产品相呼应,构筑起省会北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形成大黄河旅游产业集聚区。

学龄前儿童应免费健康体检

——访市人大代表周崇臣

本报记者 汪辉 文 陈靖 图

“儿童发展状况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考虑对0~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作为市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代表对儿童的健康尤为关注。昨日,在接受采访时,他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周崇臣说:“目前,郑州地区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家长健康意识和自律性较低,一些区妇幼保健所儿科专业人员匮乏,造成早期预防就可避免的儿童肥胖、矮小、佝偻病、龋齿、弱视等成为常见病。”

为提高我市儿童健康水平,周崇臣建议制定“郑州市0~6岁学龄前儿童免费健康体检实施意见”,对居住在郑州且具有郑州户籍的学龄前儿童,在现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儿童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定期免费体检。

周崇臣还提出了成立儿科急重症救治培训基地,社区配备儿科医生,加强对受虐儿童救助等多个建议。

郑州都市区咋建需广而告之

——访市人大代表郭锦艳

本报记者 成燕 文 陈靖 图

“认真研读政府报告后,我深感郑州变化太大了!特别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十年发展蓝图,让人十分振奋!”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郭锦艳深有感触地说。

“要高水准完成如此宏伟的蓝图,需要每位市民积极参与,建议我市应成立都市区建设宣讲团深入企业、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巡回演讲,或定期开设市民大讲堂,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市民详细剖析讲解其规划目标和实践途径。随着郑州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外来人口将越来越多,如何凝聚全民力量来建设都市区非常重要,必须让每位市民了解都市区建设规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郭锦艳提出真知灼见。

“郑州都市区建设与每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你我共同竭尽全力推动建设进程!”结束采访时,郭锦艳满怀信心地说。

文明市民造就文明城市

——访市政协委员张松正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许大桥 图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草案)中着重提出了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龙头,郑州有责任传承好古老文化、延续现代文明。”市政协委员、群众艺术馆雕塑壁画院院长张松正一谈起文化事业,禁不住慷慨激昂。

他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文化硬件设施的投资,要建设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这让自己备受鼓舞。文化造就文明,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奠定了城市文明的基础,只有每个市民都成为高素质的文明市民,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城市文明。

他建议,政府要加大对文化软实力的投入。近年来,郑州市的人均文化经费一直不高,与其他省会城市如杭州、成都相比有一定差距。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引领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作用,希望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资力度,并与财政年度收入挂钩。

应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

——访市政协委员石晓妹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 许大桥 图

“加大教育投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政协委员石晓妹一语道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石晓妹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退休前曾任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校长。她说,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学前教育是目前郑州教育体系中最为明显的短板。目前我市注册幼儿园中公办园(包括公办性质的)约为30%,但布局不均,并且多集中在市区或县城。

石晓妹建议,各级政府应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可以在原企、事业幼儿园的基础上加快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学前教育经常性经费保障机制,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发挥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多种形式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提高我市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鼓励公办幼儿园帮扶民办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引导民办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服装业发展需规划引导

——访市政协委员金全福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许大桥 图

昨日,市政协委员、市服装商业协会会长金全福接受采访时,对服装产业的现状把了把脉。他说,服装业为郑州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同时服装商圈也为郑州交通带来很大压力,自身发展也面临场地制约。以火车站服装商圈为例,他做过统计:每天有70万人次、1.3万辆车、3万多辆电动车涌向火车站商圈,分布在商圈内的物流公司有260多家,因此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带来治安、卫生、消防等诸多隐患。

他建议,可以选择一个适宜的区域建大型物流园区,把物流公司迁出市中心,只留一个服务窗口,这样的话将大大减少火车站商圈的人流和车流,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要考虑引进服装品牌代理商入驻服装产业基地,这是服装产业发展新的突破点,也是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需要。

缓解交通拥堵人人有责

——访市政协委员仲胡周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许大桥 图

“我关心的事不仅是餐饮,还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诸多方面。解决交通拥堵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应该人人参与。”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政协委员、仲记企业集团董事长仲胡周对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侃侃而谈。

他建议,繁华街道新开发的地产物业,一楼或负一楼要提前规划,留出停车场的位置,否则不予审批各种手续,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同时,政府要出台激励措施,鼓励繁华街道上的沿街单位修建公共停车场,允许他们有偿对外开放。解决拥堵,需全民参与。普通市民也要调整好心态,认识到解决拥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看到各方所作出的努力,大家互相多理解多包容,同时以身作则,做文明交通的拥护者、践行者。

微小企业发展正当时

——访市政协委员汪得勇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 许大桥 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微小企业健康发展,这说明政府对微小企业的重视。”昨日,市政协委员、郑州日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得勇接受采访时满脸兴奋。

作为民营经济中的代表,汪得勇是老委员,也是政协委员中的“提案大王”,每年政协会他都有10件以上的提案,今年的提案更是达到了18件。他说,当前,我市微小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经营主体,但是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资金短缺、创业门槛高、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不充分、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致使我市的微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压力较大。

汪得勇建议要对微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