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2012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都市区:继往开来再绘新画卷
议案提案精选
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市领导看望人大
代表和驻会记者
市政协十二届
四次会议表彰先进
网友和进城务工
人员旁听“两会”
2012移动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议案提案精选

缓解学前儿童入园难

领衔代表:海鸥

案 由:建议落实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土地规划

现 状:目前,郑州市中心城区拥有已注册幼儿园399所,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实际需求。目前我市尚没有统一的幼儿园土地规划,制约了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由于当前幼儿园建设用地主要是二类居住用地配套规划,土地进入招拍挂程序后,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公办幼儿园建设用地成本过高,致使幼儿园建设难以落实;同时,目前区级财政对公办幼儿园办园费用承担能力有限,也制约了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步伐。

建议:由市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快编制郑州市中心城区幼儿园规划,为幼儿园建设用地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根据我市发展学前教育的需要,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土地时,根据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幼儿园建设用地。参照中小学建设用地控规方法,在项目开发规划的同时,控规部分幼儿园土地,并由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后移交政府建设。 本报记者 王 红

让百姓餐桌更安全

领衔代表:张宏安

案 由: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现 状:从2011年陆续发生的“瘦肉精”、“塑化剂”、“染色馒头”等事件,到2012年1月15日发生的广西水源地镉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令人揪心。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建 议: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议政府牵头成立多方联动高规格、常设监管机构,结合郑州实际情况,细化整治重点、工作目标和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和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随时做到“有投必应”、“举实有奖”。同时,在食品监管过程中,要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一是严格排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严格管理,做到监管有效;三是严格检查,做到重点产品全覆盖;四是严格责任,做到层层抓落实;五是严厉打击,做到一打到底。 本报记者 王 红

打造“三十分钟文化圈”

提案人:毛鸿雁

案 由:提升碧沙岗公共文化设施区域功能

现 状:目前,我市嵩山路与中原路交叉口及碧沙岗附近的公共文化设施区域已基本形成,主要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博物馆、科技馆、老年宫、图书馆、艺术宫等。此区域公共文化设施集聚,交通便利,相互之间的距离步行最远不超过三十分钟,这里既是政府文化宣传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的主要区域。政府应加大力度将此公共文化设施区域进一步美化、改造、充实,建设成为便民惠民的“三十分钟文化圈”。

建议:整合公共文化设施区域资源,“三十分钟文化圈”内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形成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模式,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对“三十分钟文化圈”内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加强管理,优化馆院软环境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推出“一卡通”或年票,使市民及时了解全年文化展览和文艺活动信息,提高群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共享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

本报记者 覃岩峰

就近享便捷医疗服务

领衔代表: 赵炳林

案 由: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现 状: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诸多问题,如城市卫生资源重心偏上,群众医疗预防保健“贵而不便”的矛盾依然突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定额补助政策未能得到充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基层专业医疗人才数量匮乏,并且社区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尚不能满足居民实际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与城镇职工医保待遇政策衔接仍需落实。

建 议:完善配套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规划;由卫生主管机构组织专业指导组,帮助基层充实力量,开展服务;严把准入关,强化准入管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必须经过严格资质审批;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日常管理,实行淘汰机制,对年检不合格服务机构要坚决取消从业资格。 本报记者 王 红

让市民出行更顺畅

领衔代表: 宋遂景

案 由: 建议加强郑州市区公共交通建设

现 状:由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够充分,公共交通效率低下,快速公交发展程度有限,地铁等轨道交通目前仍不能投入使用,目前郑州市民选择出行的交通方式仍十分有限,这导致全市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82万辆,而郑州市区道路主次干道共有737条,合计长度仅为1232.3公里,道路车流量已超出道路实际承载能力,这使得城市交通愈加拥堵,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建设迫在眉睫。

建 议: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吸引更多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就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首先,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要给公交车行驶更多专用路权,即在多种交通工具并存的状况下,通过划分公交车专用道,将优先道路资源更多向公交车辆倾斜。此外,要通过不断增加公交车辆、公交线路,延长公交车运营时间,延伸BRT线路,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加快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缩短换乘时间,实现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报记者 王 红

全市推行自行车租赁

提案人:齐章洪

案 由:建立我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

现 状: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武汉等城市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方式,陆续投资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将自行车租赁作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城市公交体系。在郑州推行自行车租赁,既方便市民出行,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创造低碳生活的新方式。

建 议:市发改委、物价局、规划局等政府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在公交站点、小范围的绿化带、地铁出口周边、居民居住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设立租赁停放点;使用杭州市已经成功开发的国内首套智能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系统及自行车锁止装置;由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新闻媒体、公交网站、服务热线、来信来访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出台《郑州市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公约》,倡导“随用随租,用后速还,信用保证,限时免费,连租连免,超时计费,联网服务,通租通还,损坏赔偿,便民安全”的原则;有关部门到杭州实地学习,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本报记者 覃岩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