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的中国与世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2年的中国与世界
世局之变 影响中国面对时势 妥善应对
资料图片

政治篇

直面挑战 共同前行

2011年,面对复杂而动荡的国际形势,中国妥善应对,开拓进取,保持了国家稳定,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同时使自身的国际地位继续提高。

2012年,国际形势在过去一年的基础上将如何演进?中国的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又有什么机遇?中国该如何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

力量消长 秩序失衡

专家认为,总体来看,新的一年,国际格局中的两大趋势仍将继续发展:一是力量消长,二是秩序失衡。

在力量消长方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认为,中国将保持快速崛起势头,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继续提升,但一些国家对中国战略防范和牵制也会同步增加。中美战略选择和互动日益成为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在秩序失衡方面,主要有三点值得关注:

首先,中东的混乱状态还将持续。日本国际政治专家浅井信雄指出,在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埃及,军政府正在谋求统治该国,招致了国民的强烈反感,使得暴力冲突持续不断。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在欧美军事介入下倒台,但今后该国如何构筑新体制前景还不明朗。

浅井认为,中东仅凭借自身力量还不足以完成变革,而且中东局势的演变还涉及中东以外国家的利益。因此,外部力量的介入可能难以避免。在此情况下,今后中东局势将走向何方还难以判断。尤其是伊朗核问题很可能成为一个危险的导火索。

其次,美国的战略重心调整将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指出,随着美国抛出新的防务政策指南,其战略调整思路已非常清晰,也就是进行全球性的战略收缩,同时重点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投入。

“这种投入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这恐怕会导致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更加激烈。这个战略抛出后,美国会一步步实施,包括部队的调整,海军、空军力量以及基地的调整等,”杨毅说。

第三,难以解决的欧洲债务危机将导致更多的严重后果。位于布鲁塞尔的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专家阿亚迪认为,在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难画上句号,而且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已由急症期进入慢性期,一段时间内还可能发酵、恶化、扩散,甚至与银行业危机并存并交互作用;欧盟及其成员国就解决危机达成的一致立场可能出现反复、倒退,英国与德、法的博弈仍将继续;各国削减福利和紧缩财政将引发新的游行示威、严重暴力犯罪甚至骚乱。

专家指出,当前世界的总体形势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远未真正过去,经济复苏乏力。在此情况下,各国社会内部矛盾积累很多。国内问题很可能是各主要大国面对的主要挑战。此外,2012年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都将进行选举,如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因此,大国政策走向将呈现更易受本国国内因素影响的特征。

世局之变 影响中国

可以预见,2012年,国际形势仍将充满不确定因素,动荡、变化的一面仍将比较突出,但总体上有可能保持和平稳定。那么,这种形势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看来,当前世界形势对中国总体有利的判断仍能站得住脚,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特别是安全环境更趋复杂,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

杨毅则认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少,可将其归纳为三点:一是大国利益的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尽管各国相互之间难免有矛盾,但大家还是要合作,因为不合作对谁都不利;二是中国本身的政治稳定、国内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就是对地区和国际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而地区和国际稳定反过来又会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发展;三是在目前形势下,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复苏,广大民众对军事冲突的厌恶也是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应当看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发展也在给中国带来一些挑战。

杨毅认为,从周边看,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和繁荣造成威胁。

对于2012年的中欧关系,欧洲政策中心专家沙达·伊斯兰的判断是“稳中有升”。但他同时指出,今年中欧关系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中欧经贸有望维持增长势头,但双方均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意愿下降、出口困难等因素,贸易摩擦可能增多;政治合作大体稳定,但在美欧进行战略调整、相互依存度提高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发展中的“噪音”可能增加;欧洲社会在多重危机冲击下变得“保守、狭隘甚至极端”,这将对中欧人文交流等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在中东,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对峙正日趋白热化,会否导致军事冲突犹未可知。伊朗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世界上许多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政治问题专家赫诺韦娃·达维拉说,伊朗是中国重要的原油进口来源之一,如果美伊爆发战争,世界能源供应将出现问题,届时中国也难独善其身。而且中国和中东国家的贸易也将因此受到冲击。

在非洲,2012年,包括肯尼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将举行选举。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韦鲁·马查里亚认为,西方国家将利用选举之机支持对西方更友好的政权上台,以此来削弱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这将是中国在非洲面临的一个挑战。

面对时势 妥善应对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那么,中国该如何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

专家指出,国际和周边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道路、战略选择和国家稳定,这种影响将日益渗透到中国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伴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主动塑造国际和周边环境的能力也在增强。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山本吉宣认为,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在与其他国家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加强同各国的协商与合作非常重要。要构建相互信赖的关系,相互之间不应做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事,并应当为此设立一些交流沟通的框架。面对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的深刻变化,杨毅认为,中国需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全球战略,其立足点有三个:首先,要强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一切行动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表态;其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重大问题上要顶住外部压力,根据是非曲直来做决断;第三,要强化国际关系准则的意识,也就是处理国际问题要讲道理,讲准绳,符合国际关系准则的我们就支持,否则就反对。这样才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尊重,更多信任。

经济篇

龙跃在渊 革故鼎新

《周易》有曰:或跃在渊,无咎。中国古人此处以龙之象喻大局应对,有在变革中以智勇谋势之意。展望2012,在财政危机交织,深层矛盾凸显,格局深刻调整,变革之风劲吹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迎来关键之年,决策者进退取舍,魄力与智慧面临考验。

债务阴云压头

全球复苏遇险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警说: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严峻挑战。该机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3.3%和3.9%,比上次报告的预测值大幅下调0.7和0.6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则称,世界经济目前“非常困难”。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已传导至全球,形成“强势逆风”。一旦危机加剧,世界经济形势或比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深重期更差。

而联合国机构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2012年十分关键,世界经济可能实现缓慢复苏,也可能再次滑向衰退。

三大国际机构对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预判总体“偏空”。有专家指出,美欧债务困局特别是欧债危机、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是否出现反转,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将成为今年的主要风险因素。

欧债危机之所以成为首要风险,在于其如果“不治”,会侵蚀尚不稳固的欧美金融体系,引发新一轮金融风暴。今年,欧元区主权债务融资需求近2万亿美元之巨,而且在第一季度就面临偿债高峰。希腊将在3月迎来又一轮“大考”——约184亿美元债务到期。届时,希腊能否偿债,市场与政府之间如何博弈,将成为欧债危机演进的又一个焦点。

进退间,欧债危机近期出现些许缓和迹象。在欧盟层面,刚刚结束的新年首次峰会就“财政契约”、欧洲稳定机制以及促进就业和企业融资等议题达成一致。从危机策源地看,希腊与债权人债务谈判有望近期取得突破。此外,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前不久顺利发行国债,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市场担忧情绪稍有缓解。

进入2012大选年的美国经济也是欲振还休。数据表明,半年来美国经济有所恢复,但债务压力明显、房地产不振、失业率居高、投资增速放缓等负面因素依然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今年经济增速为1.8%,依然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对于已经成为全球增长引擎的主要新兴经济体而言,“稳增长”则成为2012年的核心议题。在发达经济体势衰之下,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形势如出现逆转,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几率将大增。此外,伊朗核问题近期有升级迹象,这类地缘政治事件如演变为危机,或将大幅推升原油价格等,使本就复苏艰难的世界经济平添负累。

深层矛盾凸显

新疾旧患激变革

世界经济长期“北高南低”;600万亿美元虚拟经济与60万亿美元实体经济背离;美元作为一国主权货币与其全球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的角色冲突;欧元区货币与财政政策割裂……

危机爆发、繁荣退去,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这些矛盾相互交织作用,呈现复杂多变景象。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危机背后是金融机构、企业、家庭乃至政府的过度杠杆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金融体系的内爆反噬实体经济。而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大窟窿”变成公共债务的“大泡泡”,旧患未去新疾又生。然而,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去杠杆化、去债务化绝非易事,或将持续10年乃至更长时间。

在被学者所形容的全球化“黄金10年”之中,信贷的急速扩张令世界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也透支了增长潜力,掩盖了深层次矛盾。横向看,世界经济南北失衡未因全球化明显改善,鸿沟反而加大;纵向看,一些发达经济体错失结构性调整良机,危机爆发导致民众福利水平倒退。

尽管目前各界对于危机是否源于难以回避的经济周期,以及能否自我复原还有争议,但可以看到,本轮危机激发的变革之力日益显现,一些积极趋势为未来格局重构埋下伏笔。过去一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达到平衡。世行行长佐利克表示,无论是从经济数据上还是从观念和态度上,危机都使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增长源泉看,美欧日带动转由新兴经济体拉动。世界经济多极化之势日隆,经贸、金融、投资和货币格局的重构加速。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成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调整的重要力量。

从增长模式看,强调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匹配,资源消耗型转向绿色持续型。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正在调整过度透支的消费支出模式,新兴经济体则逐步摆脱过度倚重出口模式,扩大内部市场,提升产业级别。

从增长目的看,各国都在思考如何兼顾效率公平,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大课题。刚刚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就提出,应发展以人才、开拓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人才主义”,引领经济、社会进步;提倡以合作为中心的“合作实力”。

兼容并蓄共赢

中国世界新互动

龙年伊始,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到各类机构,都在关注预测中国经济走势,虽各有差别,但基本共识是,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水平,长期增长势头不变。这将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

在外部需求减弱和内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2011年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增长9.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仍将长期持续,中国经济依赖出口局面或现根本扭转。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开始向自主增长有序过渡。2012年,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再发生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中国经济预计增长8.9%。今年1月份,中国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显示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的态势。

对调整中的中国经济而言,适当“降温”有助于调结构促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规避内外风险、稳中求进的策略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政策保障。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增长,这得益于较好的财政状况、较高的储蓄率、足够的投资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

专家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处在深刻变革中,如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性调整至关重要,将决定中国在世界新坐标系的位置。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中,资本、技术、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重新配置,全球经济版图将被“重绘”,中国与全球经济高度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将确立。

过去10年间,这一“正相关”已得到充分显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升至9%以上。与此同时,2000年至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高于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兴大市场,2到3年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中国商务部初步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美元。对全球经济而言,这无疑是重大“利好”。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如今,中国正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将释放巨大动能,也将对构建更加合理的全球经贸和金融秩序产生推动作用。

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