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年一年“暖”下去
《猎物》一刀未剪过审
地方戏曲薪火相传
老年书法绘画作品展举行
特级大师柳大华来我省献艺
抢票进行时
中超开幕式初定贵阳
国足最新集训名单出炉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揭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年一年“暖”下去
——“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侧记
豫剧《斗笠县令》

“政府掏钱请老百姓看戏,我们拍手欢迎,希望类似的活动以后年年搞,一年一年‘暖’下去。”5日,在郑州艺术宫,面对记者采访,郑州市国棉五厂的退休职工李正合发自肺腑地为大型公益系列演出“情暖新春”叫好。

演一年暖一年

“情暖新春”,是市委、市政府为将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传递到基层群众、营造节日氛围而举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惠民活动。2011年首次启动,在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后今年继续将温暖传递,以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市民受益的方式进行,由市属的专业院团演出为主,共组织16场经典的戏剧剧目和近年来创作的文艺精品剧目。

纵观这16场演出,既有经典传统剧目,也有新创和移植剧目,还包括了我市在2011年获得多项国家、省级大奖的舞剧《水月洛神》豫剧《斗笠县令》,都是精挑细选的好节目。尤为称道的是,演出面向普通市民、下岗职工、低保户、困难户和重点建设工程的一线工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看演出一分钱都不用掏,难怪受大家欢迎。

演出从春节前1月16日开始到春节后2月5日第二阶段结束,已演出了14场,惠及群众2万余人。

老百姓拍手叫好

5日晚,《风雪配》《陈三两》等名家名段让台下来自郑州城乡的普通百姓听得如醉如痴,记者看到,能容纳1600人的郑州艺术宫座无虚席,许多市民都是举家出动。市民张先生的岳父岳母从南阳来郑州的女儿女婿家过年,知道政府免费送戏,老人家已经连续3天都早早地吃了晚饭,领票入场,张先生和妻子看着老人开心,心里也很高兴。

“在老家看戏都是露天,老人都冷得坐不住,现在能进条件这么好的剧场,亲眼看到优秀艺术家们的表演,咱市里真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老人都说这个年过得可得劲,老人高兴了,我们年轻人心里也感到欣慰。”张先生妻子说。

当晚,记者采访了来自郑州市国棉五厂的退休职工李正合,她高兴地说:“政府掏钱请老百姓看戏,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这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一个乐呵又充实的春节。”

记者从这些基层百姓质朴的话语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暖和春意。

温暖仍将延续

为做到把关怀真正送给困难户,真正办成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作为活动承办方,市文广新局没少下功夫,局长李宪敏要求一定要让每场演出票都送至方案中惠及对象的手中,每一场坐满观众,严格挑选剧场、剧目,每个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把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和温暖通过文艺工作者传递到市民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李宪敏说。

剧场里,常常能看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艺术总监宁凤丽的身影,春节期间,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她没有半点怨言:“每当看到我们的活动观众场场爆满,活动这么受老百姓欢迎,我们个人做出点牺牲心里也是高兴的。我们努力使这项活动作为一个品牌,延续下去,让咱们的基层群众年年都享受到文化大餐。”

各演出团体的演职员们和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更是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每场演出的顺利进行。

据悉,“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的第三阶段演出是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剧目金奖第一名的舞剧《水月洛神》,安排在2月24日和25日。温暖、关爱在这个春天里仍在延续。

本报记者 李 颖 实习生 张 婧 文

李 焱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