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国税首月“开门红”
巩义重点行业推行
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新郑10家企业
捐出55辆校车
巩义2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
借助六角星发型 找回三岁男童
登封作家义卖作品助寒门学子
龙腾狮跃 喜庆元宵
文化大院年味儿浓
梨园春擂主献艺移民村
巩义农民刘绪通
荣登中国好人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大院年味儿浓

本报记者 郑 磊 通讯员 肖桂荣

昨日一大早,中牟县青年路办事处东关村民冯秀梅,早早就来到了村文化大院,招呼远道而来的戏迷爱好者逐一坐定。不一会工夫,大伙儿自编自演的精彩曲目粉墨登场。

“平时每周六都有戏迷擂台赛,春节期间更是好戏连台。”冯秀梅说,来这儿的不光有本村戏迷,还有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用她的话讲,被省里命名为优秀示范文化大院的东关村文化大院,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交流平台,大家以文会友,其乐融融。

记者凑上去“看热闹”。本以为只是传统戏曲撑台面,不曾想各类小品也很给力:这厢“清风茶社”、“廉政村长”等廉政小品引人深思,那边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现实题材的话剧同样脍炙人口,更是紧扣当前郑州创建主旋律,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不光今儿个热闹,春节期间文化大院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村民指引下,记者刚看罢戏曲擂台赛的精彩无限,又体验了一把秧歌队的活力四射。你瞧,扭秧歌、舞狮子、玩旱船……精彩的表演中,映衬的是大家幸福的脸庞。

“村里七个村民组,每组都有自己的文艺队。”东关村妇联主任冉凤云说,最早的一批文艺队1992年就成立了,如今已有20个年头,“人数由少到多,质量从低到高,并且越来越专业了。”谈起20年来文艺队的变化,冉凤云深有感触。

秧歌队中,最小的娃娃只有5岁,而年纪最大的苏新民老人已有83岁高龄,“不让参加都不行,今年春节生病了也风雨无阻。”苏新民老人的儿女一方面忍不住“抱怨”,另一方面仍无条件支持老人参加,因为,老人跳的不是舞,而是对美好生活的畅想,对祖国富强的祝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