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痖弦评传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新书架
随笔
溪岸垂钓(国画) 晏少翔
商都钟鼓
文史杂谈
郑邑旧事
张洪波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史杂谈

古代的身份证

汪伏娇

在古代,身份证除了是一种身份信息的辨认,更是一种权力官位的象征。唐朝时期,官员凭鱼符作为身份的象征和凭证。唐代鱼符是唐代官员使用的鱼形符契,一般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分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有些鱼符还在底侧中缝加刻“合同”两字,以资合符时查验之用。不同官员的鱼符,相应有不同的颜色和质地。比如三品以上的官员手里所持的鱼符,即是用黄金所制,而稍微低点的官员则是用银子做鱼符,再差点的则是用铜钱来做,而平民百姓往往连拥有鱼符的资格都没有。到武则天时期,鱼符已不再是鱼的形状,而变成了乌龟的形状。形状虽然变了,大用途却丝毫未变。

到了宋朝,鱼符被废除,但扔要佩带鱼袋。明代时期,鱼符的质地已经大大改变,不再用黄金银子铜钱来铸造,而是用镶牙兽骨木材和金属等比较低成本的来替代。明朝的身份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工作牌,上面记载着这个人的姓名、职务、所在单位等信息。由此可见,明代的身份证已与现在卡片式的身份证十分相仿。佩带鱼符的范围也由唐朝时期的官员之间逐渐拓展到百姓之间,不论贵贱皆要佩带了。

清朝时期,各阶层是用帽子上的珠子来明示自己的身份的。对于什么人用什么珠子,还有明确的规定,绝对不可混乱。秀才只能佩带红铜顶子;一品大员,则可佩大红顶子。一般百姓只能用绸缎打成一个帽结。一些富商、地主为求得高身份,常用白银捐得一个顶子,由此而出现了“红顶商人”这样的怪事。

民国时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宁夏曾出现过居民证,是当时最早的身份证。 “居民证”用白布制作,长7厘米,宽3厘米,上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长、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箕斗形状等项,信息详细,便于管理。“居民证”缝于上衣里面,以便查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