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纸禁令”难禁宫斗穿越
18影片逐“金熊”
文化惠民继续发力
市民音乐会大幕将启
校园音乐会精彩纷呈
讲述感人爱情故事
冯小刚喊“累”
华谊股民忧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纸禁令”难禁宫斗穿越
宫斗穿越难掩硬伤历史题材剧何去何从

新华社记者 段菁菁

身披“穿越”的外衣,用后宫纷争呈现职场“众生相”,影射现实让观众对号入座。尽管篡改历史、过度戏说、扎堆泛滥让宫斗剧与穿越剧成为2011年最受人诟病的电视剧题材,但并不妨碍其收视率的节节攀升。

然而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颁下“一纸禁令”,让这一火爆荧屏的影视题材面临禁播、禁拍之境。是带着争议淡出观众的视线还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重振旗鼓”,宫斗、穿越剧将何去何从?

广电总局发出禁令

2011年,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界“穿越”“宫斗”之年。正当《美人天下》《倾世皇妃》《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剧集火爆荧屏、类似剧本筹备立项准备再赚一票之际,国家广电总局发出禁令,要求从2012年1月1日禁止宫斗戏、涉案剧、穿越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19:00~21:00)播出。

然而,在2012年的春节档期,宫斗剧依然打得不可开交:2011年大热的《步步惊心》在春节期间非黄金档开始了第二轮“轰炸”;长达76集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则在宫斗剧的外壳下主打批判现实主义,问鼎多家地面频道的收视冠军;湖南卫视的《宫锁珠帘》(《宫2》)不再“穿越”,而是以“戏中戏”讲述雍正年间的一段宫闱旧事……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宫斗、穿越剧都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清朝雍正年间,不少观众感叹:春节档打开电视,“满屏尽是雍正爷”。

或避开黄金时段、或避开上星频道、或脱掉“穿越”外衣,为避免“顶风而上”,一度强势攻占荧屏的宫斗、穿越剧虽“放低姿态”,却依然没有从观众的视线中淡出。

宫斗穿越难掩硬伤

宫斗、穿越剧缘何火爆荧屏?专家指出,传统题材电视剧的疲软是古装剧携“宫斗”“穿越”新元素回潮的主要原因。谍战剧“高热”多年,收视已显颓势;翻拍剧去年经历了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的翻拍高潮,大投入并没有产生好口碑,让观众大倒胃口。古装剧经过几年沉寂后,早已蓄势待发,《美人心计》《宫锁心玉》等热播,就是古装剧回潮的最好佐证。而乘着这股回潮之风,网络“后宫”“穿越”小说的题材新鲜度也让古装剧“如虎添翼”。

然而,网络改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涉古”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随意性较大,体现到荧屏上,宫斗、穿越的“戏说”成分越发离谱。

历史题材剧何去何从

“宫斗、穿越剧一露头就遭到打压,与其对历史真实性的无视以及价值观的混乱有很大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刘晔原分析,相关部门之所以进行管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历史题材剧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出现了问题。

“让年轻人对真正的历史毫无兴趣,这是如今这些宫斗剧给我们社会带来的最大的潜在危害。”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低层次的宫斗剧,让人在娱乐中迷失对历史积淀的尊敬,特别是导致一些年轻人习惯用一种轻佻、轻浮的眼光来看历史,而缺乏一份对厚重历史的敬畏心。

对照国产历史宫廷剧,无论是在重大史实,还是在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方面,国外历史宫廷剧有着堪比历史教科书的忠实,甚至因此培养了一大批外国历史爱好者。而中国的古装剧却至今没能走出“戏说”“恶搞”的怪圈,没有达到通过文化来传播历史精髓的作用。

当影视剧与历史各走一边的时候,影视剧创作不需要一种正确的历史情怀?在执导过多部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导演尤小刚看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虚实其实不难把握。“要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去看历史,在熟知历史、尊重历史精神的前提下,在历史中发现人性的光辉,为后人传达正确的历史观,这才是今天我们写历史剧应有的态度。”

据新华社杭州2月9日专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