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闻要·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74岁母亲照顾3个“舞蹈病”孩子
冬装进入促销期
扫尾淘宝正当时
市场供大于求
鸡蛋价格回落
高校课堂由书本转向实践
备足农资物品
服务春耕生产
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
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
六千河南学子参考自主招生
wx22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74岁母亲照顾3个“舞蹈病”孩子

本报记者 安群英 通讯员 胡 麟 王丽艳 实习生 黄 娴 文 唐 强 图

周日,二七区大学路办事处大学路75号院郑大西生活区四号楼74岁的宋培华家。

一缕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房间,照射到这个三室一厅的人家,简单的家具、整洁的摆设。

早上9点半,记者走进家门,屋里已经是笑语盈盈,一群人正围着小桌子包饺子,他们当中,除了宋培华的老邻居、老同事,还有办事处的书记海鸥和主任周彪。大家在为宋培华40岁的女儿赵玲过生日。

烛光融融,照亮了每个人的脸。然而欢笑和祝福,躺在病床上的赵玲却不能感知,因为一种特别罕见的疾病,她已经卧床12年,身体已是皮包骨头。为病瘫的女儿过生日,是一位母亲的心愿。街坊邻居自发赶来,带来的还有对这位平凡而伟大母亲的敬意。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三居室里,一间屋里躺着赵玲,另一间屋里躺着赵杰,他们都是因为这种疾病——舞蹈病倒下的。宋培华老人先后在这个家庭伺候过五位患同样疾病的人。

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以舞蹈式样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发病年龄为30岁至45岁之间,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只能依靠镇定药物减轻、缓解症状。

1971年,宋培华的婆婆患舞蹈病去世。1981年,她在郑大化学系当老师的丈夫做实验时突然拿不稳物品,后也因舞蹈病离她而去。

但无情的病魔并未停止对宋培华家人的摧残,又先后将魔爪伸向她的孩子们。女儿赵玲,曾是郑州亚细亚商场招聘的第一批员工,正当她张开一双翅膀准备大展宏图时,被诊断为舞蹈病,后来卧床不起。

2006年,二儿子赵杰也患上了舞蹈病;两年前,大儿子也被确诊。

四个儿女中,三个孩子都是舞蹈病,女儿赵玲患病最早,病情最重,宋培华每天给她洗脸、喂饭、换尿布,每周洗一次澡。怕女儿便秘,经常喂流食、香蕉,照顾得无微不至。

不能渴望儿女有什么回报。12年来,几乎失去知觉的女儿不能和她说话。儿子发病狂躁时,还会对她推推搡搡。但宋培华没有埋怨,她照顾着她的儿女们,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我的邻居可好了,他们鼓励我坚持走下来。”宋培华老人很平静地说着家事,但说到邻居时却掉下了眼泪。

宋培华说,住对门的马秀玲退休前是郑大校医院的大夫,每年春节,都要送来200元钱,搬了新居也不忘记,至今已10年。

邻居都恒坤老人已经79岁了,与宋培华的丈夫是化学系的同事,她看到宋培华十分艰难地照料赵杰,便过来帮忙,至今已两年多。

“天冷了,宋姨说她要等发了退休金才能交暖气费。”老同事李俊甫的儿子李禾听说后忙送来1400多元,那是宋培华一年的暖气费。

现在的对门邻居搬来得晚,但每年春节,他们都要买鞋、衣服,送来鸡蛋、水果、带鱼等。宋培华说,楼上邻居的儿子结婚,把更换下来的家具给了宋培华,包括完好的真皮沙发和茶几等。宋培华家的窗户前有块空地,邻居谁家不用的废纸箱、饮料瓶等,都拿来叠放整齐,让她换点零钱,补贴家用。

2001年开始,郑州市在少年宫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当时的郑大西区居委会上报材料,宋培华一家成为郑州市首批救助对象。从那时起,宋培华家成为大学路办事处志愿者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年都要为她送来米面油、慰问金等。逢年过节,办事处组织邻居开展包饺子包粽子比赛,也要给宋培华家送去一份,宋培华一家还是办事处书记海鸥的帮扶对象,他经常带着办事处干部职工开展一些帮扶活动,目的是让宋培华老人的日子过得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在无怨无悔中,宋培华老人已满头华发。但精神不倒,她说,遇到困难首先把自个儿心放宽,她现在还是楼栋长,还在挤时间为32户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不管天气好坏,宋培华都要到郑大院内的体育场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宋培华说:“我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我在一天,就要照顾家人一天,不能让我的家庭给社会添麻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