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3版:要闻·国内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快递业乱象调查 2月8日,北京通州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奇的“调包案”:快递员探包并假冒客户签字拒收,经理拆包调包,司机销赃,全套流水作业后,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在快递环节变成砖头。调包、丢件、损坏、难理赔……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业已成为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然而,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门”、监管缺乏“硬指标”、处罚缺乏“硬杠杆”,快递业目前乱象丛生,亟待整顿。 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调包 去年春节前夕,北京宅急送公司将一个内含价值近4000元的手机包裹错发到该公司通州区东关营业点。营业点经理孙利民早已对快件起了歹心。机可不失,他偷偷把包裹打开,用砖块替换手机并占为己有,然后将包裹封好发往宅急送公司北关营业点。 “简单几个步骤,贵重手机唾手而来,还没担责任。”初尝甜头的孙利民对于如此快速来钱的方式甚感满意。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介绍来做快递员的两个小老乡马建利和宗晓东。当配送内含贵重物品、包装容易还原的快件时,宗晓东就会给孙利民和马建利打电话,将包裹交给他们。 “我和孙利民拿到楼里,小心打开包裹往里面放了点儿瓷砖,再塞上泡沫封好。”被告人马建利在庭审现场讲述自己将手机快件变“砖”的过程。之后,由宗晓东以收件人拒收为由,将包裹退回寄件人。从外包装上看,寄件方肯定“看不出来”。随后,货运司机邢红波负责销赃。 直到有一笔配送给联通公司的7部价值2.5万余元的手机丢失,宅急送公司来到通州盘货才发现此事。起诉书指控,至2011年5月案发时,上述3人在4个月时间里共截留快递包裹6次,调包的手机、保健品、高档运动鞋、首饰等贵重物品总价值近4万元,已构成刑事犯罪。 快递业乱象丛生 消费者忍气吞声 除了调包行为外,快递业种种怪状让消费者叫苦不迭。“委托快递送东西,明明距离很近,几天不见踪影。”“价格不菲的手机,快递弄丢了投诉无门。”“货物损毁了没人理,说谁让你不验货就签字。”甚至快递员贩卖客户信息。 尽管快递业存在种种问题,但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门”、监管缺乏“硬指标”、处罚缺乏“硬杠杆”,消费者想要投诉索赔却是难上加难。 根据我国邮政法和相关规定,快递业的监管部门包括邮政、工商等。邮政局负责对快递市场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等非法经营快递行为。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般省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只有几十人,面对雨后春笋般成百上千家快递企业及其加盟连锁门店,监管部门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而消协接到投诉后,只能协调、督促,没有行政处罚权,处理起来很苍白。 此外,在消费者理赔方面,相关规定也十分模糊。想要获得全额赔付简直不可能。根据邮政法规定,快递属于竞争性业务,发生赔付事件时是按民法执行,具体是走合同法。然而,合同法并没有对快递遗失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定。在没有保价的情况下,快递公司一般只会按照运费的3倍进行赔偿,消费者往往得不偿失。据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