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发生的,所以,为了对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有个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很有必要把小平南巡讲话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应有阶段上去把握。如果这样,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重大意义就不是20年,而是200年,2000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1992年,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的“南巡”;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的“南巡”到2001年“入世”;第三阶段是2001年“入世”到“奥运”在中国举办的成功;第四阶段是从“奥运”到现在。 与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相对应,大体呈现出四大突出亮点。这四个亮点分别是:拨乱反正;扭转乾坤;加入世贸;中国奥运。邓小平的“南巡”既是第一阶段的终点,也是第二阶段的始点。它起到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在第一阶段上,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拨乱反正”。“拨乱反正”也就成为这个阶段上的主要“亮点”。所谓“拨乱” 就是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乱,拨“以阶级斗争为纲”之乱,拨作为统治经济的“计划经济”之乱,拨“公有制一统天下”之乱, 拨“十年文革”之乱;所谓“反正”就是返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返回到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路线上来,返回到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 具有重大的历史性和方向性的“拨乱反正”,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伟大的革命。 毫不夸张地的说。在这个特定时期的“拨乱反正”,它挽救了一个民族, 挽救了一个国家, 挽救了一个社会,挽救了一个党。如果不是“拨乱反正”,而让“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再继续下去,让“以阶级斗争为纲”再继续下去,让“文革”再继续下去,真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现在,仍有很多人不厌其烦、振振有词地鼓吹改革开放不是“拨乱反正”,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在一次讨论会上,我反问持“自我完善论”者:难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完善吗?发展市场经济是对“计划经济”的完善吗?发展民营经济是对一统天下的“公有经济”的完善吗?建立和谐社会是对“十年文革”的完善吗?如果这些“完善”的观点能够成立,那岂不是“白天”也是对“黑夜”的完善? 前两年,有些人不停地喊话,要对改革开放进行“反思”,我以为,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以“反思”为幌子,实质是对改革开放“反攻倒算”。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悬崖勒马,纠正已经偏离了的改革航向,挽救深陷危机之中的改革开放。当时小平同志非同小可的“南巡”,是在国内外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的国内,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年,虽然成绩卓著,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到80年代末, 改革出现了“危机”。危机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从表象上看,的确出现了有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和有些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工业承包制导致的“短期行为”、“个人负盈公家负亏”,双轨制下的“官倒”,国有资产流失,等等,使改革开放的公正性受到多方质疑。 二是,更重要的,来自当时一些仍掌握实权的左倾势力自上而下的反扑。他们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名,提出“鸟笼经济”,干扰并企图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在此期间,每推出任何一项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新政策,必遭左倾势力的强烈反对,迫使改革者不得不对改革政策进行许多理论包装。所谓“打左灯,向右拐”指的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本来有好多有效的改革措施,不能光明正大地去做,只好偷偷摸摸地干事情。例如,私有制不叫私有制,叫非公有制;资本家不叫资本家,叫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展私有经济不叫发展私有经济,叫发展综合国力等,由此人为地增大了改革成本,降低了改革力度,延缓了改革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 在此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一系列对我们有严重影响的变化。1989年6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在选举中惨败,失去政权;同年10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发生分裂,自动放弃政权。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相隔仅20天,即1992年1月17日,苏共解散。当年的社会主义阵营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迅速倒下,这种剧变的国际形势,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包括我们)深思:这是为什么?本来就对改革开放心怀不满或很不满的人借题发挥,大肆对改革开放横加责难,焦点集中在市场和计划问题上,姓资姓社问题上。他们肯定地认为,搞改革开放就是搞“洋务运动”,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复辟资本主义。更重要的,在“特区”问题上大做文章,说“特区”是外国人的“租界”,搞“特区”是“卖国行为”,影射改革者是李鸿章,是汉奸,等等。 形势迫使当时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两难选择:是倒退到计划经济年代的老路上去,还是坚定不移地把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推进下去?此时的改革开放停滞不前,奄奄一息!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小平同志肩负着改革的成败和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使命,毅然踏上深化改革的艰难征程。小平的“南巡讲话”,直接起到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作用,从而纠正了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大方向, 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使改革在新的形势下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在这一阶段上,还大面积地对国有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股份制经济、混合经济的发展,发展金融和货币市场,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在改革开放的第三阶段,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入世和出世”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亮点。“出世”是我们大踏步走向世界。入世后,开放式的改革跃居主导地位,国门大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一体化潮流。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一切文明、文化 ,都在全球化进程中对我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国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经济总量、外贸与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科学技术、城市化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地的资本潮水般地涌进中国,中国生产的商品也潮水般地涌向全球,中国一时间成为“世界工厂”。由于中国与世界双向交往频繁而扩大,在“世界影响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互动中,重心逐步向中国方面倾斜,中国的声望、形象、地位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速提高。 在改革开放的第四阶段,“奥运”在中国召开,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亮点,也深深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30年的改革开放,已蓄积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办这样一次国际性的盛会;同时,在世人面前,还展示了我们由改革开放绽放出来的新中国的崭新形象,并表明中国不仅是数千年古老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能量的、能承担国际义务的、对世界负责任的现代化的泱泱大国。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奥运”成功的举办,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也大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在“奥运”以后的岁月里,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甚至成几何级数上升,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眼下,虽然我们正在遭遇来自国内外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还很严重,但我相信,这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路线正确,坚持不懈,我们一定会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去克服它和战胜它。 宋养琰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