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4
1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痴迷烟斗的大师

张光茫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这世上能令男人为之沉醉痴迷的小物件实在不多,烟斗便算是其中之一,许多大师都痴迷于此。

散文大家林语堂爱烟斗,说尽烟斗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林语堂嗜好收藏烟斗,所藏烟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烟斗除少数是他的亲朋好友赠送之外,绝大多数是他自己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且一一经过鉴定。他常年与之为伴,玩赏不已,其乐融融。他常引以为豪,“只要清醒不眠时,他就抽烟斗不止,而且宣称他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他知道他的书哪一页尼古丁最浓”。对于这,从他那著名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的创作便可见一斑。

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在西南联大讲楚辞优雅感人。他把上午的课换到黄昏,在教室之外,点个香炉,拿个烟斗,长长吐出一口烟雾,用顿挫鲜明的语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在闻一多的课堂上,学生是可以抽烟的。据学生回忆,“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一多用烟斗表现出了他民主自由的学者气息。

历史学家傅斯年对烟斗也是特别喜爱。随手一个烟斗,一顶呢毡帽,一袭长袍是傅斯年标准造型。1949年,美国将领、盟军统帅麦克阿瑟访问台湾,受到国民党政府盛大欢迎,所有政要在旁恭迎,唯独受蒋介石之托而来接机、素称自己“坐无坐相、立无立相”的傅斯年,硬是跷着二郎腿、抽着烟斗,坐在蒋介石与麦克阿瑟旁边的沙发上,以大学校长身份与两人平起平坐。傅斯年借一根烟斗,表达了他对独立人格的重视。

爱因斯坦更是一位忠实的烟斗爱好者。在工作的时候,他喜欢事先把烟丝装满几只烟斗,在自己的面前放上一排,然后随时取用。爱因斯坦在缭绕的烟雾中发现了推动人类文明的“相对论”,写下了震撼世界的“E=mc2”。1950年,当爱因斯坦被蒙特利尔的一家烟斗俱乐部吸收为终身会员之后,他告诉人们:“我相信用烟斗抽烟,可以使我们对人世间的事情,有某种比较冷静而客观的判断。”

国画大师黄永玉,不好喝酒,但嗜烟如命,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闲庭信步,须臾不离手的,就是烟斗。烟斗似乎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要是偶尔看到有一幅照片上的黄永玉没有烟斗,一定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烟斗抽烟的最高境界是“不温不火”:吸快了会烫到手和嘴,而吸慢了又可能会熄灭。对此,心理学家有过这样的分析:“烟斗客”的特征大致表现为冷静、稳定、内敛、谦让、较少焦虑。我想,对以上这些大师们来讲,用烟斗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过程。烟斗既是他们个性的象征,也是他们灵感的源泉,更是他们独特人格的一种表现形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