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启示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加快都市区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启示

规划先行:房要怎么建?

2006年12月,新乡市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在社区启动规划建设之初,新乡市即确立“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村庄重建、迁建和合并及农户建设方案,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施行,用了3年多时间,开建的只占规划总数的1/4。新乡制定实施“五项标准 、一票否决”,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不损害农民利益,否则一票否决,并无条件地让群众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和质量全过程。

建设之中:钱从哪里来?

“农民怕被忽悠,干部怕走形式”,曾是新社区建设起步之初面临的问题。根据新乡首批启动的369 个试点建设情况测算,政府为每个新型农村社区投入1000万元搞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将达30多亿元。这似乎是个天文数字。钱从哪里来?

将支农资金打捆使用,压缩办公楼建设,拓展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的钱真的“挤”出来了。2008年以来新乡每年整合上级投在基础设施上的资金2亿元左右;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支出结构安排资金5亿元;同时鼓励企业为农村公益事业多方筹措资金。

社区建成:人往哪里去?

祥和新村崔增连的日子之所以祥和,是因为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妻子在产业集聚区当仓库保管员。儿子跟我开卡车往集聚区的企业里送货,儿媳在金鑫鞋业做验收员,女儿也开了个服装店,全家年收入十多万元。”

目前,新乡规划建设了28个产业聚集区和专业园区,辐射全市半数以上的乡镇、1/3的建制村和100多万农村人口。同时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6700余个,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占劳动力总数的近2/3。调查显示,入住新社区的农户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比重较入住前下降29 个百分点,户均收入增加14657元。

“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不仅要有就业,还要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新乡推进 “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 “六个城乡一体化”,完善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农民在入住社区的同时,便领到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城市户口、房产证等本本。

整合之后:地该怎么用?

新社区建设会不会让节省下来的农村土地“进城”,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不少人都产生过这样的疑惑。新乡的回答是:不从农民手中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

“这些都是原来的老宅基地,我们垫了新土,有部分现在已经有收成了。”辉县市张村乡党委书记刘志才指着裴寨村的一片玉米地说。

“裴寨新村建设平掉了一个荒山头,不仅不占用一分耕地,还新增土地 600亩。”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以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新乡先后出台65个配套政策文件,打出“组合拳”。由于在二、三产业的较稳定就业不断增加,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不断增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肯定新乡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他认为新乡的经验可以带来四点启示:一是坚持规持规划先行,指导市域内产业合理布局与人口合理分布;二是明确发展重点,着力壮大县域经济;三是注重农村民生,加快改善农民转移就业的条件和人居环境;四是从当地实际出发,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乡城乡统筹的实践突破了重重艰难,艰苦付出,迎来收获。破解难题的原动力是什么?新乡市主要领导说:“主要看你是什么样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政绩观,用什么样的思想看待农村农民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当农民与城里人有相同的保障而且生活环境更好时,我们追求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城市化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目标也就变得越来越近。”

据《人民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