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把一切告诉你①》
老付与小付
少女的烦恼
多与少
观猴
记趣
qhq2246
qhq224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了我父亲写过的一篇文章《忆〈背影〉主人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他父亲的,当年朱自清北上求学,他父亲去车站送他,看到父亲日渐衰老的背影,朱自清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章。背影的主人翁即是朱自清的父亲。朱家与我家同住一条街上,朱老先生是前辈。“后来,朱老精神渐渐欠佳,他安乐巷的住宅门朝东,入冬无风,天晴时,每晨必面对门内而坐,阴其头部,但曝其背。”

老年人阳气渐衰,晒太阳是一种很好的养阳方式。但晒太阳一是要讲究时间,即在早上或黄昏,而不可烈日当头去曝晒;二是要讲究晒的部位,即以晒背为主,后背暖和了,全身就舒畅了。在《忆〈背影〉主人翁》中我父亲写道:“有一次见到我,他说:‘我不能正面晒,本来目前的体质就阳气浮于上,如果晒了,就会晕头转向了。’”这可能是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人体背为阳,腹为阴,“阳脉之海”督脉即位于脊背正中,两旁是从头贯足的足太阳膀胱经。《庄子·养生主》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十分明确地指出背部督脉的重要性。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看医书时,忽然掩卷沉重地说:“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而我们国家的刑罚中有一条是要打犯人背部的,这不是会把人打死吗?”于是他颁布命令,不能再打犯人的背部,改为打大腿和屁股。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背部的重要。

清代画家高桐轩总结了一套“养生十乐”,其中有一乐即是曝背之乐。

综上所述,脊背是人体的阳气之所,保护背部,曝背养阳,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好法子,建议老年朋友们不妨都尝试一下。

发宜常梳,脸宜多洗

《老老恒言》云:盥,洗手也。洗发曰沐,洗身曰浴,通谓之洗。养生家言发宜多栉,不宜多洗。当风而沐,恐患头风。至年老发稀,沐似可废。晨起先洗面,饭后、午睡后、黄昏后,俱当习以为常,面为五脏之华,频洗所以发扬之。《太素经》曰:手宜常在面。谓两手频频擦面也,意同。

养生家认为,头发宜多梳,而不宜多洗。发宜常梳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经常梳理头发可以刺激、按摩头部的经络,加速头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营养,起到滋养保护头发、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的作用。陶弘景在《真诰》里讲:梳理头发,宜多备几把梳子,频繁更换为好。时常换用梳子,是为了增加梳头次数,而不使头皮发痛。亦可叫人代梳,这也是为了使梳头次数更多。这样做可使血液不会滞留,头发不易脱落。

洗头时切不可当风而洗。风乃百病之长,风邪最易伤人。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老年人气血已不如年轻时旺盛,所以更易感受风邪。在洗头的时候,头发是湿的,头部的毛细血管是扩张的,如这时头部受风,轻则引起感冒、头痛,重则会出现其他疾病,如面瘫、缠绵难愈的头痛,甚至引发脑血管疾病,等等。

洗发的目的是为了清洁头发。人到老年,头发稀疏了,洗发的次数就不要太频繁了,以经常梳理为佳。过去人们喜欢用篦子梳头,其实是很科学的。篦子齿密,梳起头来不仅舒适、到位,而且对头发洁净的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梳子。现在在农村,或在一些讲究品位的专卖店里还可以找到篦子。

洗脸是晨起后必做的一件事。睡了一夜,起床后好好洗个脸,一是清洁面孔,二是振奋精神。但洗脸不是早晨的专利,进餐后、午睡后、黄昏后,都可以洗洗脸,而且最好养成习惯。

颜面反映了人体五脏的情况,中医看病的方法讲究“四诊”,四诊首先是“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望面色,即观察面部的颜色与光泽。《灵枢》讲:“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

除了用水洗,还可以频频用手擦颜面,其作用与洗面是一样的。擦面的方法:一般要求在擦脸前将两手掌搓热,然后再用两手掌从额部顺着鼻子的两侧擦至下巴颏,再向上经过两腮回至额角,轻轻摩擦转圈。

洗面、擦面,一可清洁;二可改善颜面部的血液循环,使颜面更光彩;三可通过颜面的色泽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四可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从而防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空腹不宜洗澡

《老老恒言》云:《四时调摄论》曰:饥忌浴。谓腹虚不可复令耗气耳。又曰:枸杞煎汤具浴,令人不病不老,纵无确效,尤为无损。至有五枝汤,用桃枝、柳枝之属,大能发汗,乏入精血,或因下体无汗,用以洗足。春秋非浴之时,如爱洁必欲具浴,密室中,大瓷缸盛水及半,以帐笼罩其上,然后入浴,浴罢急穿衣,衣必加暖,如少觉冷,恐即成感冒。浴后当风,腠理开,风易感,感而即发,仅在皮毛,则为寒热,积久入里,患甚大,故风本宜避,浴后尤宜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