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雷锋精神 上一版3
特教老师
多给孩子一点爱
电力抢修
有个“雷锋号”
捐献骨髓 热情快乐“80后”
乐于助人 面面锦旗送的哥
网友热议
雷锋精神
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捐献骨髓 热情快乐“80后”

小记

雷锋精神,是奉献。为急需血液的患者献血是雷锋精神,捐献器官、骨髓是雷锋精神。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80后”,他连续6年无偿献血,并为一位白血病女孩捐献骨髓——

“1341”,这几个数字,对于郑州小伙儿任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1986年出生的任帅,如同大多数“80后”一样,成长轨迹波澜不惊,从家走进学校,从学校踏入社会。大学毕业后,他成了郑州市邮政局农业路收投分局的一名邮递员。

去年4月18日,任帅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他的骨髓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任帅在2009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捐献者。早在2006年,还在读大三的任帅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从那时起,他每年都会坚持无偿献血两次,一直到现在,6年来累计献血4800毫升。

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任帅非常高兴,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天我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时间是13:41,那一刻我得知自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顿时感觉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了。”为纪念这个难忘的时刻,任帅把他的QQ网名改为了“1341”。

为了提供优质的造血干细胞,任帅还特地制定了周密饮食计划增加营养,并加强体育锻炼。他坚持每天喝一瓶牛奶,每周运动3次,22:00准时睡觉,做好了捐献的一切准备。可是,7月15日,任帅获悉,由于求助者身体原因无法捐献。就在任帅感到万分遗憾时,第二天,他再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又与苏州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7岁女孩配型成功。

据悉,患者要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到合适干细胞供者的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任帅两次与患者初分辨配型成功,这种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

11月14日,任帅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为苏州那名17岁的白血病女孩送去生存的希望。

当日12:20,飞转了整整4小时的血细胞分离机安静下来,带着任帅体温的216毫升造血干细胞终于采集完毕。这颗“生命的种子”经过医学检测后,于17:40顺利搭上飞往上海的航班。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任帅始终微笑:“有了我的造血干细胞,那个女孩就有了生存的希望,我希望她可以更好地活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