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泰国“红鹰侠”给你新鲜
寻找真相
我省工艺美术大师
打造普京系列铜浮雕
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春拍预展
雷锋主题系列图书出版
“洛神”翩跹 情动京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洛神”翩跹 情动京城
艺术家眼中的“洛神”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李 焱 图

《水月洛神》演出现场

“非常唯美,引人入胜,恭喜郑州能够推出这么优秀的舞剧作品!”3月2日、3日,作为国家大剧院“2012新春演出季”重要剧目之一,由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适逢两会期间,《水月洛神》为两会代表委员、首都观众倾情讲述了跨越千年的诗意故事,这也是继去年两会期间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演出后,《水月洛神》再一次情动京城。

“洛神”舞进国家大剧院

3月3日晚9时35分,《水月洛神》演出已经结束,参演的群舞演员、男女主演走向前台向热情的观众致意谢幕,15分钟后,这个画面依然定格不变,掌声却越来越热烈,伴随着掌声的还有欢呼声和呐喊声,不少观众涌向台口,频频向舞台上的演员挥手。

当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原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志,原河南省委副书记赵地,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和现场2000多名观众一样,为剧中“建鼓”“婚礼”“别离”等精彩篇章鼓掌,向谢幕的演员致以谢意,久久不愿离去。

两天的演出,翩跹起舞的《水月洛神》震撼了这座全国最高规格的艺术宫殿。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场——歌剧院四层观众席座无虚席,众多两会代表委员、知名艺术家慕名前来观看,给予高度评价,盛赞这是一部带有中原历史文化底蕴、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舞剧。

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激动地说:“郑州能排出这么好的舞剧来北京演出,确确实实为河南争了光,比起百老汇的秀,她一点也不逊色。”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水月洛神》能受邀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说明了它的实力。河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部剧把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起来,很有魅力。

3日晚,演出结束后,来自德国和波兰的文艺界人士一路跟随主创到后台,找到《水月洛神》的“娘家人”,对这部富有民族文化特色、演绎唯美浪漫爱情故事的戏剧大加褒奖。

两天的演出中,众多艺术家被“洛神”吸引而来。

2日晚,提前10多分钟入场的歌手韩红找到自己的座位后整场没有再走动离开,即使中场休息也是静静翻看节目册,精彩处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入场时,带着儿子前来观看演出的张铁林甚至用节目册遮挡了一下自己的脸,但听说郑州来的媒体要采访他,非常配合,不吝溢美之词,盛赞《水月洛神》“有气势、有味道”。他说:“我演过很多秦汉时期的戏,《水月洛神》中的汉代元素让我感觉亲切,比如水袖的运用让人看了耳目一新。人物关系也非常清楚,情节跌宕起伏,而且是一部可以很容易看懂的舞剧,非常难得。”

青年舞蹈家刘岩坚持一定要看完全剧才接受采访,对艺术给予了充分尊重的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么大制作的舞剧非常少,群舞演员训练有素,主演都是当今舞蹈界的领军人物。整部舞剧编舞巧妙,总体运用的是大手笔写意手法,但细节制作上又非常精致,让人感觉很震撼。”

观众微博直播观感

《水月洛神》这次晋京演出,郑州歌舞剧院专门在节目册后面附上了观众留言卡,卡上写着“您的留言将是舞剧不断提高的动力”。

这张留言卡带来了一个现象:每场演出结束后,都有大量观众拥向剧场门口的工作台,一笔一画写下自己的观感。

一位姓王的先生写道:“这是一道凄婉动人、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年轻的胡先生则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就写下微博“直播”观感:“洛神,就像曹植的品性、才艺,天赋神赐,不可割离,无法抢夺。这部美好的舞剧,将深深留在观众的心里。”

著名历史学家李庚其作为一位普通观众来到现场。在意见卡上,他认真写下了“一代情圣曹子建,千古绝唱感甄赋”的字样。他说:“郑州歌舞剧院凭借此剧获得了全国舞蹈界的最高奖项,一个地方院团能走进国家大剧院来演出,本身就是对剧目的肯定。今天我是慕名而来,自己买票来看的,看完后,发现比我原来想得还要好!”

还要美些再美些

“《水月洛神》从打造之初,就考虑到当下观众在艺术追求和欣赏心理上发生的时代变化。”《水月洛神》总监制、市领导丁世显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如是说。

郑州歌舞剧院力求打造出能吟唱百年的经典舞剧。《水月洛神》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中原文化的影响力讲述了一段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运用现代的舞台艺术和表现手段拉近了历史与现代观众的心理距离。

难得的是,这部剧从诞生以来,将不少大奖收入囊中,却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一直在不断地听取采纳群众意见,尽量离观众近些、再近些,还要美些、再美些。丁世显表示,北京演出结束后,将致力把《水月洛神》打磨得更加完美,再考虑简化舞台道具做出“瘦身版”洛神,到中国台湾、东南亚、欧美去演出。“精品是个系列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两部就结束了,今后郑州在精品的道路上还会继续努力,越走越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