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乔家的儿女
养老有方
阅汉堂记
博古斋
春雪(版画) 董晓梅
散文
新书架
影视谈
都市男女早班车(国画) 罗寒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养老有方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中国有句古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也如此,经常运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代谢正常,健康长寿。老人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也不能总坐在屋子里不动,坐久了会导致络脉阻滞,所以即使在室内,也应时时在屋子里缓步走上数十圈,让筋脉、骨骸活动活动,络脉就通畅了。经常走动,越走越多,由开始的数十圈渐渐增至上百圈,甚至上千圈,脚力就增加了。缓步可以使筋脉舒展,四肢强健,长期不动筋脉就会挛缩,越挛缩越不愿意动,出现恶性循环。偶尔活动一下,就会感到气短,这样难免会出现久坐伤肉之弊。

在室内散步,也应先做准备活动:站起来,整理好衣服,调整好呼吸,用导引术中站立功的方法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活动一下腰背、脚踝等,然后再从容迈步,慢慢开始,越走精神会越好,足下越有力,人会感到非常爽健。

散步,即徒步行走,是非常好的一项运动,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健身养生方法。《内经》讲“广步于庭”,就是指较长时间的走路锻炼。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里说:“鸡鸣即起,徐徐散步于庭院之间,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北京人爱遛早,天亮即起,提笼架鸟,迎着晨曦走个三里五里(注:一里相当于500米),既练了筋骨,又焕发了精神。欧洲人讲究“早走步”,亦是同样的道理。清晨散步,提神醒脑;饭后散步,有助消化;闲暇散步,可以养神;睡前散步,有助睡眠。

现代医学认为,散步是一种有氧运动,具有调整新陈代谢、增强器官内脏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病和肥胖、缓和神经肌肉紧张、改善健康状况等功效。散步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如动脉硬化、颈椎病、腰腿痛、骨质疏松、三高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等。随着医学的发展,散步在医疗领域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每年的9月29日被定为“世界散步日”,在这一天,世界上许多不同国家的追求健康的人们都会涌上街头,用散步大巡游来庆贺这个节日。

不少老年人没事时往往愿意坐着看看电视,或坐在沙发里打盹。要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系曾作过一个“哈尔滨市老年体育锻炼自我评价及分析”的报告,结论是:①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感知觉、情感与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能够向着有利于身心健康方向转变。②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论选择哪个项目都能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而与参加的运动项目关系不大。③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相应的运动负荷量,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由此可见,运动对于老年人是何等重要。

对老年人而言,如因天气或其他原因不宜室外散步时,在室内散步也是很好的选择。散步前,先做一下准备活动,然后开始散步,运动量宜由小渐大。坚持走下去,就会体会到散步带给你的健康,带给你的快乐。

饭后散步好处多

《老老恒言》云: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蠡海集》曰:脾与胃俱属土,土耕锄始能生殖,不动则为荒土矣,故步所以动之。《琅嬛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也。故后人以散步为逍遥。

散步的时间很随意,何时都可以,但是最佳时间应该选择在饭后,这是因为饭后食物会停留在胃中,如果缓行数百步就可以帮助胃更好地受纳水谷,并将腐熟后的水谷输送到脾,使食物得到进一步的消化吸收,然后输送到全身。《蠡海集》讲:脾与胃都属土,土地一定要经过精心耕锄,庄稼才能长得好;不耕作则为荒土,荒土是长不好庄稼的。所以散步就如同在帮助脾胃耕作一般,脾胃运化好了,食物消化得好,也就容易吸收得好,人的身体就会健壮。简言之,就是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讲:“饮食后应慢行数百步,以手按摩腹部数百遍,以消食畅气,不但使人能食且百病不生,有所修为而精神愉快。”古时的老人饭后都有散步的习惯,通过散步来帮助消食。所以后人将饭后散步称为“逍遥”。逍遥,逍遥,也就是很舒适的意思,消化好了,人自然是很舒适的。民间有句俗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饭后是否立即散步呢?现代研究表明,饭后散步,不宜吃完饭马上走,而是应在进餐30分钟后进行,因为这个时候胃的消化已经基本完成,胃对血液的需求量降低,散步的效果会更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