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原之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绚烂夏花
静美秋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绚烂夏花
静美秋叶
年轻时的巫兰英(资料图片)
巫兰英与学生交谈

绚烂夏花

静美秋叶

——中原之子系列人物之巫兰英

本报记者 邓万鹏 王微晶 摄影 杨 光

她,运动生涯如夏花般绚烂:中国射击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曾先后五次荣获世界飞碟射击锦标赛团体冠军,一次个人世界冠军,3次蝉联亚洲个人冠军,16次夺得全国个人冠军。其中5次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11次打破全国纪录,曾两次代表男子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荣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

她,“二次创业”如秋叶般静美:功成名就后转型体院“高管”,18年来,与全院教职工一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续写辉煌,使我省体育学院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并实现了全新的跨越式发展!

她,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劳动模范、“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7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最高荣誉奖章。被省政府通令嘉奖,并记大功、特等功多次。2009年,当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2011年,荣膺“河南体育世纪十佳”。

她是:曾经的中国射击“一姐”、“飞碟女皇”——如今的郑大体院院长巫兰英!

早春二月,乍暖还凉,翩翩春燕,轻舞飞扬。

莘莘学子返校的时节,一个期待已久的采访也如约而至。

“真的不好意思啊,安排学院的一些工作,让你们久等了!”郑大体院简洁却整洁的院长办公室里,刚刚送走属下的女主人巫兰英一边忙着倒茶,一边抱着歉意,弄得我们反倒不好意思起来,赶紧起身:“自己来,自己来吧。”

坐在对面办公桌前的她,服饰得体,干练洁净,似乎依然hold不住当年的英姿飒爽。娓娓道来语调轻柔却是明眸闪亮,一如她在赛场上的专注,宁静。

长了的是阅历,短了的是发髻,但比起做队员时的飘逸马尾更加有型,平添岁月沉淀后的成熟和瑰丽。

也正是在那一刻,曾经的叱咤风云与而今的恬淡安谧,让记者不经意间,把这个身上有太多第一的传奇东方女子,与那个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联系到了一起。

天空中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是我飞过了

对沐浴在改革开放幸福生活中的90后、00后来说,“巫兰英”似乎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名字。而对那些经历过特殊历史时期的绝大多数国人,尤其是中原父老们而言:巫兰英,是一个从未走远的“东方传奇”!

远去的“亚洲第一”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是我飞过了。”

曾经的“世界第一”巫兰英说:“比赛中没有永远的第一,但是我第一了。”

竞技体育,冠军和第一并不代表“传奇”,巫兰英的“传奇”在于,竞技场上与男人们一起战斗!而且巾帼不让须眉,“打败”了同场竞技的国内外众多“纯爷们”,令人侧目也令人信服地登上了世界射击比赛的巅峰!

1955年10月26日,巫兰英出生于郑州铁路局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如果不是18岁那年与射击结下的“善缘”,她或许与她的姐妹闺蜜们一样,早早的接班上班,结婚生子,厅堂厨房了。

当时我在郑铁一中读高中,活泼好动,那么多的男孩,我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又是学校的民兵排排长。即将毕业的时候,省射击队选拔女队员,就把我选上了。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飞碟”呢!记得教练跟我解释不清后打比方说,“飞碟”就像拿石子去砸蝴蝶,你击中了就中了。当时想着挺好玩的,那就试试吧 ,于是8年后,这次“挺好玩的试试”成就了河南也是中国第一个射击世界冠军!谈及与飞碟的“初恋”,巫兰英恍如昨日陶醉其中。

“初恋”是甜蜜的,但修成正果却不乏“苦痛折磨”。巫兰英回忆道: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是队里唯一的女队员。她要和男队员一起在野外训练,亲手挖靶壕,做碟靶,装子弹;每次从家到南郊靶场,要步行个把小时,风雨兼程。巫兰英真正同那杆近4公斤重的双筒猎枪打上交道,才真正体会到打飞碟并非简单的“好玩”,而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运动。那只直径只有11厘米的碟靶,流星般飞过40.23米的有效射区,只有1.65~1.8秒的时间。选手要在这短暂的一瞬,做出起枪、运枪、瞄准、击发等一系列动作,接连击落两个相反方向疾驰而过的“流星”,没有熟练的射击技术和机敏的反应是很难做到的。为了练好基本功,巫兰英千百次地重复那些单调、枯燥的动作。咱工人子弟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坚持下来了,为的就是打出好成绩!为郑州,为河南也为祖国争光!

那时的飞碟比赛,没有女子项目,但是,女子可以代替男子参赛。在平时的训练中,巫兰英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全国比赛要和男人们同场较量,难度可想而知。

1977年,训练刻苦的巫兰英终于厚积薄发暂露头角,拿到了全国飞碟比赛的第6名,也正是这个第六名,坚定了巫兰英超越梦想的决心和信心!从此发愤图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翌年,在西安举行的一次全国比赛中,她以100靶88中的成绩战胜所有选手,获得男子比赛冠军,一战成名,技惊四座!在这一圈内人津津乐道的飞碟射击界的“西安事变”后,巫兰英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心服口不服的同行老少爷们,还送给了自己一个昵称:一枝花!说到这些,她自己都乐了。

让射击“须眉们”乐不起来的是,此后的飞碟双向比赛果真“一枝独秀”了!1979年,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巫兰英不仅再次拿到男子比赛冠军,还打破了该项目的女子世界纪录。之后她又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菲律宾和日本举行的两届亚洲飞碟射击锦标赛上再接再厉,舍我其谁般的席卷了女子双向飞碟的全部金牌。

1981年12月,第42届世界飞碟射击锦标赛在阿根廷举行,这是中国射击队第一次组队参加世界级比赛。在遥远的南美小城图库曼,巫兰英与队友一起勇夺双向飞碟女子团体冠军,并获双向飞碟女子个人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斩获射击世界冠军的运动员。阿根廷,这个以足球惊艳世界的国度,从此成为巫兰英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6岁的巫兰英,以她特有的中原儿女奋发向上坚忍图成永不服输精神,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便诠释了豫剧大师常香玉脍炙人口的铿锵名段:咱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如夏花般绚烂的枪手生涯,铸就了巫兰英传奇般的诸多“第一”:第一个在全国男子射击比赛中夺冠的女运动员,中国飞碟射击项目第一枚国际赛事奖牌的获得者,中国射击运动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的河南运动员。现如今,巫兰英的身份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院长。又是一个“第一”——中国第一位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高等学院院长。

如果不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双向飞碟暂时退出奥运“舞台”,巫兰英的“飞碟梦”或许还能继续下去续写神奇。1993年,38岁的神枪手巫兰英功成身退,脱下战袍放下枪,告别了自己辉煌的“飞碟生涯”。退役后的第二年,她被任命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副院长。2001年,巫兰英以她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以及运动员所特有的进取和不服输品格,被河南省人民政府任命为郑大体育学院院长。完美地实现了从世界冠军到学院高管的惊艳嬗变。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集教育、训练、科研为一体的普通高等体育学院,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河南体育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创建、发展、停办、重建、振兴等多个历史阶段,风风雨雨坚韧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0多年的风雨兼程,铸就了体院人艰苦奋斗,勇于实践,拼搏向上,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逐步形成了“教育、训练、科研”为一体的办学特色,为广袤的中原大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优秀人才。

挥别“怀瑾握瑜蟾宫折桂”的运动生涯,置身“鹏程正举才俊辈出”的高等学府,从零开始的巫兰英任重而道远。应该说世界冠军的“名人效应”,为这所传统名校增了光添了彩,可巫兰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早早放下了已经成为过去的那些耀眼“光环” ,从南郊射击场到北环郑大体院,南辕北辙角色转换,永不言败的巫兰英深知来到这里,只能挥洒汗水增砖添瓦,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努力,让这所有着光荣传统的“河南唯一”不断发展壮大!

从此,不惑之年的巫兰英,在组织为她开辟的“第二战场”上开始了默默耕耘进取拼搏。郑大体院校园里,学生们常常看到那个令人钦佩的身影,早出晚归!很快,运动员所特有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文化底子较薄的巫兰英先后攻克了专科,本科的学位,以优异的成绩从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毕业。

与此同时,作为郑大体院的当家“掌门”,巫兰英谦逊真诚低调务实,以她独有的亲和力以及人格魅力赢得了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们的爱戴和信赖。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自己挑灯夜战顺利拿下本科和学士学位后,又攻读了硕士课程,她还和体院的班子成员一起运筹帷幄,精心制定了《学院“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郑大体院已经基本建设成为一所设施完善、规模适中、专业布局比较合理的省属体育院校,培养出了贾占波、孙甜甜、张志磊等国内外知名运动员1000多人,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产业开发、全民健身、运动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曾经看到过巫兰英一张挥毫泼墨的照片,上书“博学厚德”四个大字!巫兰英告诉记者,自己的“二次创业”最终得到大家认可,无非这四个字:“学习”“做人”!当运动员时,刘继升教练就告诫我们:要想打好枪,必须做好人!转型到新的“赛场”和“靶位” 必须谦虚好学与时俱进!

从南征北战的“枪手”到引领航向的“舵手”,刻苦努力,无私奉献,不讲报酬的巫兰英,在她人生的“第二赛场”上,又一次实现了质的跨越,演绎精彩!只是比起做枪手时的南征北战万众瞩目,少了掌声和欢呼!春华过后是秋实,岁月的磨砺之后,已经成为郑大体院硕士生导师的巫兰英平添秋叶之静美。

那位远去了的印度老人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巫兰英说:漫长的人生,有时我们真的无法选择,选择了就要尽力,做到更好!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中国射击运动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第一位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高等学院院长!57岁的巫兰英 ,已经“花开两朵”,别样精彩地打出了她人生中的“双向飞碟”,应该功德圆满了吧?

还是有那么一丝丝遗憾吧?巫兰英的遗憾来自她曾经的奥运情结。她告诉记者一生中能够四次与奥运会美丽邂逅,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然而自己的四次奥运之旅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满了苦辣酸甜。

1980年,已经组团完毕的中国代表团,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参赛的各种证件都已经办好的巫兰英,与奥运会的第一次牵手阴差阳错。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巫兰英终于第一次登上了奥运舞台,而且作为参赛的近70名运动员中唯一的飞碟射击女将名噪洛城,尽管在与世界最顶尖的男选手比拼中,巫兰英最终获得了第十一名,但是这位第一次出现在奥运殿堂的中原女将,还是赢得了中外选手以及媒体记者们的厚爱和青睐!

1988年汉城奥运会,可谓巫兰英一辈子的遗憾!她告诉记者:“预赛最后一轮原本是最轻松的一个‘双靶来靶’,只要打中了就能进前六名决赛,谁知突然刮起的一阵大风,让碟靶急速下坠,竟然没打中,最后只得了第9名。”

2008年北京奥运,又给了巫兰英一次参与奥运的机会,已经53岁的巫兰英,作为郑州市圣火传递的第六棒火炬手,亲历在自己祖国举行的百年奥运,兴奋不已,激动不已!在接受媒体记者的现场采访时,巫兰英发自肺腑道:奥运盛会来到北京,证明祖国的日益繁荣和强大,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骄傲和自豪!

尽管自己的三次奥运参赛经历不甚圆满,但是有了自己的小师妹张山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以及自己的郑大体院学生贾占波、孙甜甜雅典奥运会称王封后,曾经的中国射击“一姐”巫兰英还是得到了莫大的欣慰。也正是从那时起,巫兰英有了一个更加坚定的梦想和目标,那就是:让更多的大学生运动员走上奥运赛场,为郑州,为河南,为祖国争光!

巫兰英坦言:体育,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北京奥运也让她切身感受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会,不仅仅属于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们,也属于每一位鲜活健康的老百姓!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快乐和活力!唯有此,才能彰显体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来深入人心的精髓。

20年的南征北战,18年的体院高管,巫兰英把爱,无私地,也一直很安静地奉献给了她钟爱的飞碟射击事业,给了她的莘莘学子和日新月异的美丽校园。对家人多少有些不同于奥运遗憾的内疚。因此,这位曾经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要强女子,才会不无动情地告诉记者:自己的所有成绩和辉煌,首先要归功自己家人的支持和牺牲。没有丈夫的理解和担当,没有女儿的懂事和自立,自己很难一路顺利走来!为此,已近“天伦之乐”的巫兰英像邻家大姐似地憧憬着自己再次“退役”后的生活:以后我会多陪家人,多做家务,更多的温情给亲人。闲暇时候,和家人一起打打乒乓球,或者举起那杆老枪,夕阳西下的时候听听清脆的枪声,看看飞碟那被击碎后的一抹粉红。沉醉在亲情世界里的巫兰英,秀美的脸庞洋溢着一个知性女人最美丽的光辉!

巫兰英说:“能拿到世界冠军,而且四次与奥运会亲密接触,对一名射击选手来说,真的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和幸运!自己为射击运动拼搏了,也在体育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了,辉煌过,遗憾过,幸福过,内疚过,哭过,笑过,路过,走过,我的人生已经丰满了。”

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接到这世界节日的请柬,我的生命受到了祝福。我的眼睛看见了美丽的景象,我的耳朵也听见了醉人的音乐。在这宴会中,我的任务是奏乐,我也尽力演奏了。

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巫兰英已经“尽力演奏”了,为此,让我们献上自己的那一份崇敬吧!

记者手记

从2011年寒意袭人的冬至,到2012年乍暖还寒的“二月二龙抬头”,与“飞碟女皇”巫兰英多次相约,多次搁浅,始终未能谋面。不是昔日的世界冠军“架子大”,更不是自己懈怠懒惰,实在是而今的郑大体院院长巫兰英工作繁忙,不是北国冰城哈尔滨开会研讨,便是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好不容易盼来年关,想着院长大姐是不是也该歇歇了?她又进了京城!团拜驻京的河南体育健儿。中国人最翘盼的龙年春节来临了,真的不敢再叨扰已经很少享受家庭温馨生活的巫兰英大姐了。就这么着,一个早就约好的采访,姗姗来迟。

早春二月“龙抬头”后的一天,终于盼来了那个语调轻柔的声音,很好听,尤其这个时刻,甜蜜蜜!于是我们走进郑大体院的院长办公室,敲开门。

于是,知道了那么多的“第一”,知道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知道了上帝为你关上一个门,就会打开一扇窗,知道了辉煌,遗憾,幸福,内疚。

莫怪姗姗来迟,俺们也“尽力演奏”了。

无巧不成书的是,拙文见报之际,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此,谨祝巫兰英大姐以及默默奉献在各条战线上的婶子阿姨姐姐妹妹们,节日快乐!

工作着是美丽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