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杜甫
乔家的儿女
装嫩不容易
欠条
难忘的爱
女儿的诺言
感恩的心
婚姻是所学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杜甫

第一章 杜甫降生河洛地 少年立志仰先贤

窑湾村位于洛水、泗水、黄河交汇之处,嵩山、邙山相峙,山清水秀,灵气蕴藉。村后一山,三峰挺立,中锋凸出,形若笔架,故名笔架山。山后有山,山顶凹陷,型若砚台,俗称“砚王池”;山下一洼清水,俗称墨水潭。昔日,杜闲祖父杜依艺任巩县县令时,堪舆此处风水宝地,故而居家。笔架山乃邙山遗脉,山下土坎中嵌入数户人家,院落洁净,齐整有序。

新年递进,家家户户桃符一新,锣鼓声声,鞭炮阵阵。忽然,墨水潭边上,古柳之下,一阵钟声响起,声震山村,余音绕空……人们不由放下手中活计,纷纷起身探望,就见杜家老夫人满面春光回应村人:杜崔氏喜得贵子,母子平安!——此子即是杜甫。

杜甫诞生之年,朝廷多变。五月,睿宗改太极年号为延和;六月,又禅位于太子,尊太上皇;七月,太平公主起事谋变,为太子李隆基平息;八月,太子正式荣登大宝,是谓玄宗,改年号为先天。一年之中三改年号,古今少有。然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之士,尤其任用贤臣姚崇为相执政,使朝廷政令畅通,赏罚分明。姚相提出十项治国方略,皆金玉良策。如此,朝廷上下,气象一新。

光阴荏苒,杜甫转眼四岁。在祖母教诲之下,已会背诵祖父杜审言数首小诗。只是母亲多病,常见母亲痛苦蹙眉。若值上好天气,杜甫便缠着母亲带他去门前泗河岸上看来往的船队和摇曳的菖蒲,或登上屋后的笔架山眺望洛汭……

次年,杜甫有一姊天生柔弱,竟遭流疾袭扰,不幸夭折。看着母亲伤心欲绝的样子,杜甫亦是垂泪不止。麦子收割后,母亲刚刚放下手中的活计,就于一个雷雨天黯然逝去。杜甫总梦见母亲在天上,自己在地下,相互伸出手来,却如何也牵不住母亲的双手……在凝望中而痛哭不止。

多亏二姑自洛阳而来,见到孤单、忧郁的杜甫,痛惜于心。加之后祖母要照顾比杜甫更幼小的弟弟杜颖,无暇顾及。二姑望着他渴望的目光,在一声爱怜的叹息中,将杜甫带向洛阳。

和风骀荡,杨柳依依。二姑与杜甫坐在船上闲话,洛水悠悠,小船欸乃。船过康家店时,正值中午。杜甫困乏,不由伏着船窗,渐入梦乡……

眼前雾霭茫茫,杜甫觉得有凤凰飞来,驮着自己,腾空而起,扶摇直上。耳边风雨之声,胯下霞光飞驰……不由随口吟道:

凤凰出东方,翱翔于四溟。凤鸣如箫笙,凤舞天下平。

父亲杜闲早年闻杜甫咏《凤凰》一诗,诗意盎然。如魏时曹植,七步成诗;若唐初王勃,七岁咏鹅。才性如此,杜闲心中宽慰。时杜闲已转任兖州司马,且亦续弦卢氏。卢氏接连生下亲生儿女之后,无暇顾及杜甫,待其淡薄如冰。二姑亦心中不舍,杜甫遂长居洛阳二姑家中读书、习字、做诗,以承继“奉儒守官”的世家传统。杜闲于任上公务繁冗,很少返家,遂将先祖杜预所著《左传集解》及其父杜审言所有诗文,交杜甫熟读、研习。杜甫很快为先祖沉郁铿锵的诗文所征服,沉湎于先祖辉煌绚丽的诗文及功业之中……

先祖杜预生于名门世家,自幼“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为人老成,好学不倦,最喜读左氏《春秋传》,时人谓之有《左传》癖。因受出身牵连,三十而未仕。曹魏政权归司马氏所擅之时,杜预乘裙带之风,方出东山。从此,宏图大展。其伐西蜀、订《晋律》,文武之能,彰显淋漓。晋时名将羊祜临终,向晋主司马炎举荐杜预。晋主遂拜其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未几,杜预见吴主无道,境内生灵涂炭,痛彻于心。乃上表文,三陈平吴之策。晋主接表意决,令其引兵十万出江陵,誓师伐吴。杜预文韬武略,用兵有度,史以“以计代战一当万”美誉杜预的指挥才能。其引军夜袭乐乡,计取江陵,奇袭西陵,攻无不克。所到之地,安抚民心,致使沅、湘以南,望风赍印。杜预文武张弛,权谋相宜,驰檄约会诸将,直取建业。吴人惊叹:“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杜预致使天下一统,功莫大焉!为使南北联通,方便百姓出行,又力主于富平修建黄河大桥,桥成之时,晋主笑谓杜预:“非君此桥不立也!”

杜甫虽少,然读其先祖传记,每每热血沸腾,豪气顿生。杜甫仰慕先贤,暗生大志:以先祖为楷模,以期功于社稷,造福黎民。遂常诵《左传集解》,熟读《守弱学》。

杜甫又得父亲杜闲于山东任上转来祖父杜审言的全部诗文,更是爱不释手,攻读不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