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杜甫
乔家的儿女
崔栋 书法
郑州地理
新书架
春牧(摄影) 王国强
大家小品
文苑撷英
生活随记
山情(国画) 王晓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家小品

平凹伴我西藏行

凸凹

“去西藏的旅行中,我的行囊中只有一本书,那就是贾平凹著《秦腔》(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我想,10天的旅行间隙,尤其还有两天的火车上的阅读,拿下这本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直到回了成都,我也只把这本50余万字、370余页的书看了70来页。这是一本无法快读、猝阅的书。快读和猝阅,你面临的问题是,你读不懂它:它让你如坠五里雾中。这样,就只有不读,或慢慢地读。其实,慢慢地读,或在火车上那种嘈杂的环境里读也是不行的,前者让你读一段忘一段,后者让你不能平心静气读下去。回到成都后,我抽出整块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它。”

这是我2009年9月26日发在新浪博客上的一段文字。从这一天起,我开始把我写的“点评”式的《阅读备忘录》往博客上放。而我写的第一篇《备忘录》,就是西藏回来读完《秦腔》后留下的文字。掐指算来,从《秦腔》始,到最近刚读的《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推拿》(毕飞宇)、《蛙》(莫言)、《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城邦暴力团》(张大春)等,我已为百余部中长篇小说写了《阅读备忘录》。

我是2009年9月6日从拉萨飞回成都的。去拉萨,则是8月28日,一个人,坐火车,沿着弯弯的铁路线,绵阳、宝鸡、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一站一站,慢慢去的。

秦岭、青海湖、可可西里……透过车窗,我看见了牦牛、绵羊、狐狸、高原鼠和一些不知名的爬行动物及飞禽。当然,还有特别蓝的天和特别白的云。一边看窗外的自然风景,一边看手中的人文风景,当看得《秦腔》人物张引生、夏天义、夏天智等蠢蠢欲动起来时,火车爬上高原,阅读面临吃力,车厢开始充氧。

《秦腔》是当当买的还是卓越买的,忘了,六折还是七折,也忘了。但正是在这列火车上,因为这本书,出现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忘。

黄昏,去了一趟洗手间后,我向我的铺位走去。我是下铺。看见《秦腔》了,坐下,捧书阅读。旁边有几个人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看了他们一眼,比他们更莫名其妙。但我依旧读书。他们中的一位女子终于忍不住,提醒我,这是她的书,她的铺位。我开始了另一种莫名其妙,终于反应过来是咋回事后,小学生一样羞红着脸,向面前的女子道了歉。原来,我的同样搁着《秦腔》的铺位,还得再走几步才到——我是把一本书,当作了铺号!女子接过书,非但没诘怪我,反而把我视作了书友和平凹粉丝。这样,一个人的火车上,我开始有了同路人。我们从《秦腔》《废都》《商州》《浮躁》《病相报告》《怀念狼》说开去,一直说到贾平凹这个人。

这样,伴我旅藏的,就不仅是平凹的一本书,还有平凹这个人了。

拉萨、纳木措、林芝、日喀则……一路上,书不离手,虽然不读,也是书不离手。我看见好些人都在买氧气瓶,往脸上扣,我以为我也会这样,但直到登上返程飞机,都没有。我之所以人到中年才踏上西藏路,正是偏大的耗氧的体量,为我设置了障碍,现在,障碍被谁阻碍了,去了哪儿?

为什么带《秦腔》进藏而不是别的什么书或别的什么东西,为什么旅藏回家后就开始了写《阅读备忘录》并将这个习惯延展至今,我不知道。

尽管不知道,但事情究竟是发生了。其结果是,我开始写小说了。是2011年5月14日开写的,并且,迄今,已写有一部长篇《变天》(暂名),两部中篇《保密费》《我的总统套房》。目前正在写的中篇是《母亲梗概》。

我是写诗的。这个改变,真是一本书、一位书作者、一个西藏那样的远方,对我施加了影响、产生了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