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杜甫
乔家的儿女
崔栋 书法
郑州地理
新书架
春牧(摄影) 王国强
大家小品
文苑撷英
生活随记
山情(国画) 王晓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活随记

龙年有约

赵成义

龙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小学的同学相约聚会。聚会是由在电力部门工作的两位老同学克明和友梅发起的。他俩早早把酒店和酒席都订好了,还制作了签到留言册并请来了摄像师,热情真挚着实让人感动。

一晃近50年过去了。当年稚气未脱年仅十二三岁的童真少年,如今已变成半头白发年近花甲的老人。人越老越怀旧,恨不得立马见到老同学的心情难以言表。通知约定下午三点钟到达酒店,但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位同学不到两点钟就赶到了。

几乎每位同学进场后的第一幕,都是先微笑着小心翼翼地认人——你好,你是谁谁吧?然后握手相拥。虽然不少同学相互间失去联系多年,甚至是自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见过面,但相认的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真是神奇。不仅认人认得准,而且有些相当遥远的事情记得相当清楚。比如,我们的老班长冬菊同学,当场揭发我说,上二年级时,你曾在我的桌子上用我的名字的谐音刻了“冻鸡”两个字。我的天哪!真没想到,一向中规中矩的我,小时候却是这样调皮。更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被老同学“记恨”50余年。

头一天我打电话通知俊杰同学时得知,他患肠炎正住院治疗,没想到他抱病而来。俊杰大概是我们这些同学中,经历磨难最多的一位。他小学刚毕业就因家庭生活困难停止了学业,去当学徒学木工。后来又先后在化工、煤建、营运等多个行业谋生。近年来,单位破产,他自谋职业开厢式货车在街头拉活,还要自己缴养老统筹。

恒康同学到场最晚,他原来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分厂厂长,后来单位不景气被安排内退了。他不愿赋闲在家,前些年又应聘到一家物流公司打工。聚会当天,他出差在外,办完事后便风尘仆仆从驻马店往郑州赶,终于在晚间六点多钟赶到了现场。为此大家不得不放下酒杯,重新列队合影。人如其名,恒康同学至今仍身材矫健红光满面,看起来要比我等老相的同学年轻10岁。和他同样健康神采奕奕的还有天才、建设等同学。据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是一好两多,即心态好,多运动,多劳动。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历经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下岗分流等等,可以说大半生都在坎坷和动荡之中。但同学们谈及往事,大都能淡化苦难,互相鼓励。我讲了三次搬家都没舍得丢弃的一个大立柜。这个大立柜是1978年我结婚时,俊杰同学帮我做的。那时他白天在单位干活,晚上在家里帮我打家具。当时我家经济拮据,连木料也备不齐,他东拼西凑费了不少心血。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个大立柜的侧面缺一块大板,他为了给我省钱,硬是将两块窄一些的三合板错茬拼接到了一块,而且活做得很细,油漆后根本看不出来。

在这次聚会上,最让大家惊讶和敬佩的是大路同学,童年的记忆里,他学习一般,字也写得不好。可现在他是我们全班同学中,职称及学历最高者,出了6本专著,在一所名牌大学任教。大路同学初中毕业后就下乡了,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好,父亲是搬运工人,母亲没有文化。他能取得这样耀眼的成绩来之不易,当与他矢志不渝,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

我们班的同学不是属大龙就是属小龙的,明年将全部退休到站,大家相约:要保持联系,常来常往,一起健身,一起旅游,一起唱歌,一起写诗绘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